日,“隔离1天,保险公司给你补贴200元”“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59元管一年”的隔离险在网络上走红。一些投保人发现,这类保险购买容易理赔难,且多款隔离险已经下架。业内人士表示,下架是市场规范的结果,建议消费者购买前,看清责任免除条款。

各地疫情的反复和临时管控措施让不少人担心工作生活可能受到影响,而诸如“隔离险”“防疫险”等保险产品迎合了公众风险补偿、情感慰藉等需求。同时,疫情导致相关行业市场疲软,保险公司需要新产品以提振士气、缓解经营困难,这也是相关产品扎堆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统计发现,此类保险产品在高峰期时有60多款。

买了这类保险真的可以在家躺着数钱吗?低保费、保额高、易操作的背后暗藏宣传不实、理赔困难等“玄机”。

比如,一些保险产品的理赔限制条件不少——对“被保险人被要求居家隔离”“被保险人虽然被集中隔离但未自费支付隔离费用”等情形,保险公司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也就是说,隔离方式、隔离费用是否产生等因素会直接影响保险赔付结果。

再如,不少投保人购买此类保险都是在购买机票、火车票时被搭售,且多是在未看清相关合同条款的情况下便匆匆付款,即使发现被薅了羊毛,也多因金额较小而不去计较。

根据保险法有关规定,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作出明确说明。

今年2月初,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对一些保险企业的经营理念、产品宣传营销行为提出了规范要求,一些不合规的保险产品陆续下架或者整改。

对于投保人而言,若要免于被割韭菜、被薅羊毛,还须谨记“买的没有卖的精”,任何保险产品的设计、定价、理赔等,都是经过研究和测算的,保险公司不会“赔本赚吆喝”。把买保险当成可以“赚钱”“躺赢”的路径,本身就是极大的风险和误区。

同时,监管的触角还应继续延伸,要对一些保险公司不实营销、套路营销的权责边界作进一步厘清;对于仍在销售的此类产品,要继续督促险企和销售人员对投保人履行说明义务,对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以及理赔条件等进行充分说明,并且就已销售的产品做好后续服务衔接工作和理赔服务。(弓长)

标签: 隔离险走红背后 暗藏玄机 画的饼好看不好吃 监管的触角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