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7月科创板率先实施注册制以来,再过三个月就要满三周年了。然而科创50指数却从最高1726点跌至目前仅940点,几近腰斩。
科创50成分股中跌幅超过50%的个股比比皆是:中芯国际从95元跌至41元,沪硅产业从69元跌至22元,华熙生物从315元跌至121元,君实生物从220元跌至83元,石头科技从1495元跌至574元,奇安信从142元跌至49元,天能股份从80元跌至27元,九号公司从112元跌至36元,寒武纪从297元跌至55元,芯源股份从174元跌至41元……
由于受国外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国内疫情形势严峻等影响,A股各大指数4月以来走势疲弱。以去年最高指数作比较,沪指、深指、创指跌幅分别为17%、18%和36%,科创板跌幅几近50%。毫无疑问,科创板成了A股市场的“重灾区”。
从基本面分析,科创板的业绩并不差。2021年年报(部分为业绩快报)显示,科创50指数50家成分股营收合计增长35%,盈利合计增长74%。而上交所网站显示,目前科创板平均市盈率为50.15倍,似乎也不算高得离谱。
在笔者看来,科创板之所以领跌,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新股发行频现高溢价,并且越发越高。目前沪深两市共有312只股票破发,其中科创板破发132家,占全部破发股的比例高达42%。而科创板目前才414只股票,占整个A股得比例不足10%,为什么占比不足10%的科创板,破发股比例如此之高,这值得深思。
目前二级市场科创板平均市盈率为50倍,而一级市场的新股估值却远远高出二级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共有70家科创板公司 IPO,平均发行市盈率 59.39倍,高出二级市场同期行业平均市盈率36.67倍的62%;2020年143家科创板公司IPO,平均发行市盈率71.76倍,高出同期行业平均市盈率47.12倍的52%; 2021年165家科创板公司IPO,平均发行市盈率62.29倍,约较同期行业平均市盈率45.93倍高出36%;而今年迄今已完成IPO的39只科创板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119.8倍,约较同期行业平均市盈率43.82倍高出173%。如和元生物与经纬恒润发行市盈率均为245倍,中复神鹰385倍,这里还不包括业绩亏损没有市盈率的公司。
今年上市的31只科创板新股竟有23只破发,比例高达74%,如此成批破发前所未有。众所周知,新股是人气股,一旦出现屡屡破发,投资人便视科创板“打新”如畏途。
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创板新股频频破发,也成了大市走弱的原因之一。今年已发行的新股,科创板募资约占40%,如果去掉中海油募资280亿元,科创板新股募资要占到全部新股募资的50%。大笔资金投向新股结果却被死死套住,市场短期内又如何好得起来?
二是科创板新股高价发行导致大量资金沉淀。如上述,虽然科创公司的营收和盈利都有百分之几十的增长,可它们的净资产却是成倍甚至2-3倍的增长,不少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占据大头。在科创50盈利前十家公司中,如中芯国际净资产1091亿,货币资金799亿;传音控股净资产128亿,货币资金81亿;华润微净资产166亿,货币资金111亿;康希诺净资产80亿,货币资金56亿;天合光能净资产163亿,货币资金105亿;天能股份净资产122亿,货币资金103亿;之江生物净资产38亿,货币资金29亿;赛科希德净资产14亿,货币资金13亿……这么多资金堆在那儿,说明公司没有好的投资方向,只好去买理财产品甚至炒股,这让融资难的中小微企业情何以堪。
三是科创板总体业绩虽然不错,但集中在少数头部企业。以50家成分股为例,2021年合计实现净利润489亿,而中芯国际、大全能源、传音控股三家就分别为107亿、57亿和39亿,三家合计占比超过40%,且增速有趋缓迹象。科创板还有相当一部分亏损企业,有的亏损已有数年,如和辉光电、寒武纪、君实生物、奇安信均已连亏五年;有的甚至一上市就发布可能退市的风险公告,如普源精电。
注册制下的科创板允许尚未盈利的企业上市,但不能连年亏损,盈利遥遥无期。
本来,科创板聚焦硬科技,其定位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性企业。如今实施不到三年指数却遭“腰斩”,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贺宛男)
标签: 科创板 A股市场 重灾区 平均市盈率 科创50为何领跌各大指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