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第0851期领导力修炼】王国钟:提升员工执行力,必须抓OKR管理法!
《微信回复“收到”,我差点被开除?!别不信!不懂这种思维,迟早被炒掉》
导读关于职场上的微信礼仪,真的是多到可以出一本书。 前有领导发消息不能回 “嗯嗯”,后有收到通知不能只发“ok”的手势。 有些小小的职场礼仪,恰恰是体现了职场人的素养。 那么一句好的,到底有多大的错呢?领导布置任务,我们该如何正确回复领导的消息呢?作者:阿宝团队&解题宝宝
来源:职场充电宝(ID:ZhichangCdb)
Photo by bruce mars on Unsplash
最近,我在后台收到一条私信。这个粉丝最近在一家公司当实习生,姑且称她为小MI吧。 上周,领导给小MI发了一条微信,大概内容是让她安排一下协助开展线上会议之类的。当时小MI正忙得晕头转向,不过也在第一时间回复了“好的”。结果当天就被上司训话,“收到任务后,不要这么敷衍。” 小MI不服,这很正常的回复啊,领导这操作也太油腻了。 我很理解她的不爽。毕竟,人在职场漂,总遇到一两个极品领导。 但撇开这层不讲,微信回复的确包含不少学问。正常领导的微信,到底应该怎么回复,才能不扣分,加分带节奏呢?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几个不同角度来解决回复微信这一难题: 1、为什么回复“好的”“嗯嗯”风险高? 2、收到领导的短信应该怎么回复? 3、其他注意事项 职场上,没有平白无故的信任从小MI的角度看来,回复“好的”或“嗯嗯”,意思就是:我会照办。但这个回复,却给领导添堵了。 首先,小MI是个实习生。对领导来说,她就是个职场新人,工作能力还没完全摸清。收到“嗯嗯”“好的”回复后,上司可能是一脸问号: 她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做吗? 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她有没有理解这个通知? 刚进入职场或者接收新项目的同学要记住一句话:没有平白无故的信任。 所以,收到任务后,除了回复好的,最好附上具体的工作步骤,或者简单陈述任务方向。算是给领导一剂“定心丸”。其次,这里还涉及一点人性问题。大家试着回想一下,如果你打了一串长长的消息给对方,结果对方只回复了短短两个字“好的”。你是不是会觉得对方不够重视你? 将心比心,领导再怎么作,他也是个普通人。碰上一些体贴的领导,他们还会及时提点你,帮助你把工作做得更好。因此在回复上司信息时,最好不要单独回复“好的”或“嗯嗯”。 如何正确回复上司微信?除此之外,我还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回复微信套路,大家不妨学一学: 1、收到领导安排性的微信比如,上司发微信要你安排客户的行程,你作为接待人员,这样回复是不是让领导更舒服更放心一些呢? “收到。我马上制定一个接待方案,当面向您汇报。” 收到,表示接受指令;制定方案,表态立即执行;当面汇报,表示行动措施需要领导确认。接受、表态、行动“三个要素”都齐全了,上司是不是感到有种“放心”的感觉呢。多敲十秒钟,加分带节奏。十秒钟,买不来吃亏,买不到上当,何乐而不为呢? 2、收到领导通知性的微信比如,上司发微信要你安排会议,这是通知性的微信,很多职场人往往都回复“好的”或“收到”。 是不是给人心不在焉、懒懒应付的感觉呢?坏了,又刺激老板的“小心脏”了。如果这样回复呢? “收到。按时参加,已准备好方案。” 你看,传递的信息就明确多了。 如果只回一个“收到”,只是表明你收到了通知,去不去呢?领导心里没底。是不是准备好了会议材料,领导心里没数。你这样回复,在上司的心里,默默给你加了10分呢。 3、收到领导延伸性的微信比如,收到上司微信,需要你准备下次开会的资料。这是延伸性的要求,很多职场小白回复“收到”,给上司一种你在傻傻地回应“哦”的感觉。 成熟的职场人一般这么回复:“收到。我马上准备,晚上8点前发您邮箱,请确认。如有改动,请您随时联系我。修改定稿会在明早8:00放您桌上。” 有时间,有条件,是不是给领导一种“雷厉风行又井井有条”的感觉呢? 其他注意事项另外,还有一些微信礼仪要注意。1、尽量不要使用微信语音
将心比心,一次性收到几条60几秒语音,谁不抓狂啊?语音是方便发送方,而不是接收方。
如果对方正好在开会,根本不方便处理你的语音消息......再碰上紧急情况,那不得急死人?这里分享一个替代的方法,语音输入法。即便有错别字,不影响理解。2、尽量不要通过微信发送工作文件
微信的数据是单机的,服务器没有备份,文件很快会过期。但是工作文件,大家一般会需要重复打开2~3次。 没有及时保存,一旦过期,又需要同事重新上传,效率很低。另外,微信接收到的文件无法做分类归档处理,搜索调取等操作都会比较困难。所以建议大家不如用邮件的方式、共享文档等方式来分享工作文件。3、不要通过微信群去管理一个项目和事件
很多职场人有一个习惯,每接一个项目,就建一个新群。看起来似乎没毛病。但是,这缺乏规范性。 大家的想法、执行思路、文件数据,全都一锅乱炖...... 如果是长达半年一年的项目,那等到复盘的时候,你很难进行梳理总结。回收资料,又是一项大工程。所以总结起来,微信群不适合基于事件的管理。社交工具的方便性,让很多人忽视了工作的规范性。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微信基本礼仪,点个在看或转发,就是对我最好的鼓励。—THE END —
* 作者简介:阿宝团队&解题宝宝;职场充电宝每天8点为你带来最新资讯、职场干货,百万职场人一起共同成长!本文来源于职场充电宝(ID:ZhichangCdb),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免责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章综合来源网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后台联系。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