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钢铁企业都是浓烟滚滚的“重工”企业形象,但老牌企业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却实现了向绿色低碳、高科技的华丽转身。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29批新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成功上榜。为打造一流的企业技术中心,该企业在硬件、软件两方面持续提升,中试实验室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拥有研发人员1013人,累计取得专利298项,企业也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千项技改扩规 千企转型升级”,以数字化、科技进步赋能工业技改提级,类似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的例子,在泰山脚下越来越多……


(资料图)

2022年底,山东泰开变压器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实行了“双百万变压器智能化生产改造项目”,投产后帮助企业实现营收由22亿元增至40亿元。据统计,今年1—4月份,该项目带动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50%。

山东泰开互感器有限公司数字化控制中心(央广网记者 刘博伦 摄)

吉利远程本途新能源商用车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到投产仅用了6个月,跑出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加速度。

泰安东升服装有限公司、山东泰鹏智能家居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与山东中康国创先进印染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出“1+1+N”资源共享平台合作共赢的第一单,目前合作进展顺利、成果显著。

山东中康国创先进印染技术研究院内研究人员正在进行实验(央广网记者 刘博伦 摄)

泰山扁鹊中药煎煮、恒昌医疗、新泰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项目、美康达智能医疗项目、美奇生物项目建成投产,锐顺药业原料药项目顺利竣工并试生产……

泰安扁鹊中医药产业园内的智慧中药房(央广网记者 刘博伦 摄)

2023年上半年,泰安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链内企业实施技改项目20个,山东润通齿轮集团有限公司入围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名单,泰山汽车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一期项目、五岳重汽矿用自卸车上装扩能技改项目等6个技改项目入选省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

重汽五岳公司生产车间内的智能生产线(央广网记者 刘博伦 摄)

一个个耀眼的标志性成果背后,是泰安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的决心和超强行动力。

工业是国民经济“压舱石”,2022年以来,泰安从顶层设计出发,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过一年多的拼搏实干,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成效显著,刷新了工业运行的新成绩。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98.1亿元,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5%,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5.2%,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泰安真正让工业“一业定乾坤”。

把好新型工业化“总舵盘”

2022年以来,泰安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和发展的高度,提出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泰安市把加快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化的突破口,统筹整合资源,高位推动落实。成立专班,市县一体联动,一次一次的会议部署、一张一张的战略蓝图……新型工业化的大幕在泰山脚下迅速拉开,掀起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热潮。

泰安创新构建新型管理体制,成立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以“链长制”为核心抓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市工业推进委主任和全市总链长,下设市工业推进办和13个产业链专班,链长、副链长分别由市四大班子有关负责同志和部分二级巡视员担任。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泰安市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总体规划》迅速出台,在产业链思维引领下,泰安梳理确定了“441X”产业赛道: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食品、高端化工4大支柱产业,新能源、医药及医疗器械、出版印刷、纺织服装4大优势产业和数字经济“1+X”未来产业做大做强。针对13个重点产业链,逐一编制《产业链图谱暨行动计划》;针对优质企业,规划编制财政补助实施细则。目标明确、层次分明、路径清晰、易于落地的规划体系很快成型。

今年以来,泰安持续发力,聚焦“招大引强、做大培强”目标,组织实施“项目策划、招商引资、企业培强、特色园区建设、要素保障”的“五大攻坚突破行动”,推动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攻坚战向纵深发展,具有显著效益和重要意义的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

据了解,《泰安市新型工业化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已经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9月1日正式实施,为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方向、推进方式等提供了规章制度遵循。

用好科学考核“指挥棒”

“产业链‘赛马’方法在新型工业化大潮中营造起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每季度对重点任务进展快的标‘骏马’,按时完成的标‘黄牛’,进展缓慢的标‘蜗牛’。倒逼各级各部门单位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业、抓发展上。”泰安市工业推进办副主任、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马庆忠介绍。据了解,泰安市工业推进委党委下设市工业推进办,以及13个产业链专班党支部,着力以党建聚合力、促发展,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着眼于项目推进全生命周期管控,泰安建立起新型工业化项目“五大比拼、两大问效”推进机制,即策划、签约、开工、要素保障、集中观摩“五大比拼”,以及链长问效和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一线问效“两大问效”,持续撬动全市各类优质资源聚焦聚力新型工业化。2022年,全市策划入库各类项目1053个,累计签约产业链项目382个,组织3次集中开工活动。今年以来,已经组织集中开工活动2次,集中开工项目242个,总投资达1296.22亿元。

在“五大比拼、两大问效”带动面上工作持续升温基础上,谋划开展五大攻坚突破行动,由链长领衔开展重点任务攻坚突破,以点上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提升,加速落地一批“一锤定音”的重大项目,集中攻坚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着力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为加快推动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2023年,聚焦“招大引强、做大培强”,各产业链梳理确定74家重点攻坚突破企业项目,包括17家“十四五”末有望实现营收过100亿元企业项目,34家过50亿元企业项目。据测算,34家过50亿元企业项目到“十四五”末的总营收可达3962亿元。

充当企业发展“店小二”

一年多来,借助泰安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大潮,“双千”行动在泰山脚下全面铺开,在《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深入推动规上企业智能化技改扩规全覆盖”被明确写入,并列为重点任务。

政府、市场同时发力,很多工业、制造业企业依托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提档升级,在发展激流中勇立潮头。

为了强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泰安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八项支持措施,设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通过强化财政支持、畅通融资渠道、为重点企业免费评估诊断并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等支持措施,分级分类打造了一批数字化转型先行引航企业。

今年6月29日,泰安市召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入企诊断工作推进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市场两个主体的同等重要性,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实现精准对接:广大企业要明确转型主体地位,企业“一把手”要下定决心谋划推进数字化转型;政府单位要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提升需求,千方百计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入企诊断服务,拿出符合企业特点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会议公开发布了《泰安市重点需求企业清单》《泰安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单位名册》《泰安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清单》,将全市130家重点企业数字化转型入企诊断、项目策划与推进落地、政策兑现等工作任务,逐个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泰安高新区。线上线下、条块结合,一县一策、一链一策、一企一策,真正让有需求的企业知晓政策、享受政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全面起势。

除了入企诊断之外,还要开展“十企领军示范”“百企裂变倍增”“千企数字赋能”的“十百千”数字赋能行动,对拟打造的标杆示范企业项目,提高标准,精准打造,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龙头骨干企业智能化制造、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同时,扎实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数字链的“五链融合、科技支撑”行动,由产业链专班全力配合牵头部门,大力开展“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关,加速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深度做好“校链企”融合发展文章,努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蓝图已经绘就,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前景广阔。未来,泰安市工业推进机构将进一步聚焦“招大引强、做大培强”目标,在攻坚突破上狠下功夫,通过推进“十百千”数字赋能行动、“五链融合、科技支撑”行动、加强赋能培训等,加速落地和培育一批“一锤定音”的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龙头企业,不断开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