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中国医药第一股”光环上市的科伦药业(002422.SZ)风光不再。

2010年,科伦药业首发上市,发行价83.36元/股,12年过去了,今年7月8日收盘,后复权后,股价为132.39元/股,较发行价仅上涨58.82%。

实际上,不仅是股价表现不佳,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也表现不佳。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公司营业收入累计增长超过百亿,但净利润仅增长亿元左右。

巨额市场费依然备受诟病。2021年,科伦药业的市场费用超过50亿元,约占当期营业收入的29.07%。或许是巨额市场费用吞噬了净利润,导致公司净利润表现不佳。

年来,科伦药业发力仿制药,但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却在减少。截至2021年底,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588人,同比减少627人。

市值曾经与恒瑞医药比肩的科伦药业,目前市值仅为281.38亿元,约为恒瑞医药的十分之一。

净利润原地踏步

曾与恒瑞医药齐名并称为“药界双雄”的科伦药业掉队了。

科伦药业与恒瑞医药一样,均是以仿制药起家,并向创新药领域发展。目前,科伦药业仍然是国内大输血的龙头之一。但公司的盈利能力远未达到市场预期。

7月6日晚间,科伦药业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此前,公司预计上半年的净利润为6.65亿元—7.64亿元,同比增长35%—55%,最新预计为8.20亿元—8.90亿元,同比增长66.39%—80.59%。上年同期,公司净利润为4.93亿元。

按照最新预计的业绩看,业绩上限较去年同期增长达80%,堪称是高速增长。

不过,科伦药业上调预告业绩,源于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将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大分子肿瘤项目A有偿独家许可给默沙东进行中国以外区域范围内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商业化。今年6月24日,公司收到3000万美元付款,预计将增加净利润1.2亿元。

即便如此,科伦药业的经营业绩仍不乐观。

科伦药业于2010年6月登陆A股市场,当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40.26亿元、6.61亿元。2011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至51.48亿元、9.66亿元。到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72.77亿元、净利润11.03亿元。

这10年间,营业收入虽然有过波动,但整体上仍然保持了增长趋势。2019年为迄今为止的最高值,达到176.36亿元。2020年出现小幅下滑,2021年小幅增长,2021年的营业收入较2011年增长约121.29亿元,增幅为235.61%。

期间,公司波动较为频繁,2012年至2014年,年度净利润连续三年超过10亿元,2018年为12.13亿元,达到截至目前的巅峰。2021年,净利润回升后,较2011年增长1.37亿元,增幅为14.18%。

10年,营业收入增长超120亿元,增幅超过2.3倍,净利润仅增长1.37亿元,增幅仅为14.18%。整体而言,净利润和营业收入不匹配,且净利润处于原地踏步状态。

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相比,科伦药业的业绩增长也是落后的。

华润双鹤、石四药集团,201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3.83亿元、19.71亿元,对应的净利润为3.66亿元、2.28亿元,2021年,营业收入为91.12亿元、43.89亿元,净利润为9.36亿元、6.42亿元。10年间,华润双鹤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了42.75%、155.74%,石四药集团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长了122.68%、181.58%。

这10年,恒瑞医药的营业收入从45.50亿元增至259.06亿元,净利润从8.77亿元增至45.30亿元(2021年出现下滑),二者分别增长了469.36%、416.53%,均增长了超过4倍。

2011年,恒瑞医药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均不及科伦药业,2021年,则大幅超过科伦药业,其中,净利润已是科伦药业的4.11倍。曾经的“药界双雄”如今相距甚远。

市值表现得更为明显。

2010年6月,科伦药业通过闯关IPO登陆A股市场,其发行价高达83.36元/股,募资50亿元,成为当年名噪一时的IPO项目。科伦药业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医药第一股,一时风光无限。上市之初,股价一度涨至166.49元/股,较发行价几乎翻倍。然而,到今年7月8日,后复权后,科伦药业的股价为132.39元/股,较发行价累计涨幅仅约为58.82%。

市值方面,2010年11月29日,科伦药业的市值一度达到399.58亿元,2011年1月25日,其市值为319.20亿元。彼时,恒瑞医药的市值345.83亿元,二者的差距并不大。今年7月8日,科伦药业的市值为281.38亿元,仅为恒瑞医药的11.47%,接十分之一。

研发人员一年锐减19.5%

科伦药业掉队、增收不增利,有两个重要因素,即盲目扩张及大举营销。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11年科伦药业宣布计划在新疆伊犁川宁投资39.92亿,其中使用超募资金16.44亿,用于抗生素中间体项目建设。但这个项目最终的投资远远超过预期,实际总投资高达70亿元。另外, 自2012年开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限抗令”,对抗菌药品的使用进行规范和限制,受此影响,抗生素市场销量下滑,抗生素中间体产品价格也大幅下降。

项目投资超预期,项目建设周期拉长,市场环境变化,科伦药业这一项目出现亏损。

根据当初披露,川宁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8亿元,利润14.84亿元。

2021年,川宁项目实现营业收入32.32亿元,净利润仅为1.13亿元,远未达到预期。这也是公司增收不增利的重要原因。

以仿制药起家,大约是从2012年开始,科伦药业发力创新转型。

从实际效果看,9年多来,仿制及一致评价陆续启动了276项产品研究,94项产品的获批,2021年,33项药物获批上市。而在创新药方面,创新大小分子项目55项,推动12项创新临床项目,同时开发9项创新临床前阶段项目和30余项药物发现阶段项目。这意味着,公司尚无创新药物上市。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科伦药业重营销、轻研发特征较为明显。

2013年至2021 年,公司投入研发的资金合计为85.27亿元,而在2021年一年,公司投入销售的费用就高达50.22亿元,接当年营业收入的三分之一。

据披露,高达50.22亿元销售费用中,市场开发及维护费40亿元、市场管理费8.47亿元、广告宣传费1.62亿元、其他0.13亿元。由于科伦药业未详细披露高达8.47亿元的市场管理费构成,暂时不知这笔费用投向何处。从数据上看,高达50.22亿元的销售费用基本上都被用作了市场开发营销。

实际上,50.22亿元的销售费,在科伦药业的历史上并不算高。2018年、2019年,其销售费分别为59.87亿元、65.50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销售费下降至48.83亿元。

2019年,65.50亿元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7.14%。销售费用中,市场开发及维护费高达57.25亿元、市场管理费2.89亿元、运输费4.6亿元、其他0.75亿元。

根据新的会计准则,2020年开始,销售费用项目下的运输费计入营业成本。2021年,如果还原运输费用,科伦药业的销售费用可能在55亿元左右。

毫无疑问,每年高达50亿元的市场费吞噬了利润,导致科伦药业增收不增利。

奇怪的是,科伦药业大举进攻研发创新,但公司的研发人员却在大幅减少。截至2021年底,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588人,同比减少627人,减少幅度为19.50%。研发人员占当期员工总数的比重为13.60%,同比下降2.67个百分点。从学历方面,硕士、博士学历的研发人员同比分别减少6.96%、22.29%。

研发人员大幅减少,是否与科伦药业的研发创新战略相悖?(记者 魏度)

标签: 药界双雄 科伦药业上市12年净利润原地踏步 科伦药业研发人员锐减 中国医药第一股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