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琳
浙江是产茶大省、茶叶出口大省,茶叶经营主体数量占全国12.12%。茶产业不仅是浙江省160多万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民生产业、建设绿水青山的生态产业、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产业。
近年来,浙江银保监局引导各地银行业保险业助力茶企推进“智慧农业”“机器换人”“电商换市”以及产品精深加工和全产业链建设,在构建现代茶产业体系道路上更好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天台农商银行街头支行行长潘宣谕(右)在陈明的生态黄茶基地了解种植情况。 梅琳/摄
打掉企业发展“拦路虎”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是中国有机茶之乡,新宅镇位于武义县山区,森林覆盖率83.6%,奇石幽谷、溪涧纵横。
今年56岁的张华沛,早年在山西从事茶叶生意,2002年来到武义县,被新宅镇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所吸引,萌生了种植有机茶的想法。于是,带了100万元资金来到新宅镇三坑口村,承包200亩荒山建设有机茶园,创办了雅绿茶厂。
2015年,苏州一家企业以认养茶园的形式,与雅绿茶厂签订了15万元、100亩茶园认养合同,给张华沛打开了经营思路。他决定扩大种植面积。
由于张华沛非本地人,厂房土地是流转的集体土地性质而无法抵押贷款,融资难成了企业发展路上的“拦路虎”。金华银行武义支行通过调查了解到张华沛懂技术、肯钻研、信誉好,就为他办理经营性贷款20万元。此后,企业加速发展,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
三坑口等村落位于新宅镇最偏远地区,村民就业难、收入少。雅绿茶厂在金融支持下开始多元化发展,在多个村流转土地建有机茶园等农产品基地共3253亩,为山区100多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每年支付员工工资约200万元,部分村民还得到土地流转租金。
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加之疫情影响,企业周转资金再遇困难。2020年,金华银行武义支行主动为雅绿茶厂降利减息;2021年,为降低企业转贷成本,又将雅绿茶厂名下贷款230万元转为3年期流动资金贷款。
如今,雅绿茶厂的高山有机茶叶、蔬菜、水果等产品已获得市场认可。昔日荒山变成茶园和果园,抖音直播卖货、采摘游、民宿、餐饮、农产品展示中心等多元化经营已初聚人气。
“预计到2023年,仅茶叶一项就能实现年产值千万元。认养茶园如果达到2000亩,还可增加300万元/年—400万元/年的固定收益。”对于未来,张华沛充满信心。
茶叶穿上“防护服”
“快到春茶采摘期了,最近天气变化大,得穿上保险‘防护服’才安心。”近日,金华东阳市东白山茶场负责人金永平收到人保财险为其办理的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单,这是他连续第五年投保该险种。
东白山茶场是浙江省茶叶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浙江省精品茶基地,共有茶园3200亩,年产值1700万元。由于茶场海拔高、气温低,每到茶叶采摘期,极易遭遇倒春寒带来的低温霜冻风险。
“种植户投保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后,当触发保单约定的低温值时,保险公司根据约定的气象指数理赔模型对参保茶叶进行赔偿。”人保财险金华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3月的一天,东白山茶场遭遇-3.5℃低温侵袭,大片茶园受损。次日,人保财险通过无人机查勘,当天即完成3200亩茶园的定损工作,金永平隔天便收到了赔款。
“现在极端天气多,自然灾害频发,稍有风险,就会面临亏本。有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至少有保险公司兜底。今年,政府财政补贴从60%提高到85%,我们切身感受到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对农民的关怀。”作为东阳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的金永平,与茶叶打了41年交道,感触颇多。
为进一步完善构建农村保险保障服务体系,近年来,浙江银保监局积极探索省定险种为主、地方特色险种为辅、商业保险补充的农险供给体系,公布14家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目录,新增备案农险产品108个、新开办地方特色险种14个;2021年辖内农业保险风险保障金额513.3亿元,同比增长9.9%;累计支付赔款15.3亿元,同比增长59.1%。
茶乡多“贵人”
“这就是‘三绿透三黄’的天台黄茶,也叫‘中黄一号’。因这里山高地寒,它的开采期比别的春茶晚,一般在清明前后、谷雨前几天。”望着300亩黄绿又鲜润的高山生态黄茶基地,浙江天台九遮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明似有一种丰收在望的喜悦。
据了解,天台山产茶历史悠久,是“罗汉供茶”茶道的发源地,也是韩日茶叶栽培及茶道文化的源头。天台黄茶属茶树中的珍稀品种,具有制茶品质优、适应性好、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目前,全国黄茶种植面积共9万亩,其中天台县就有1万亩。
从事茶叶种植经营30多年的陈明说,他的种茶路上有三位“贵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中茶所”)、天台县政府和天台农商银行。在种植黄茶之前,他曾种植绿茶10年。1998年,他通过《中国茶叶》期刊有幸结识了中茶所的专家。历经10多年与中茶所、天台县农业部门合作,成功繁育出“中黄一号”,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作物品种登记。
看好了黄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带动效应,陈明在天台农商银行的支持下,开始大面积种植培育天台黄茶。“我们‘两条腿’走路,一是黄茶种植、加工和经营,经济收益约每亩1.5万元/年;二是培育推广茶苗。目前分布在各地的苗圃基地共110多亩,可年产黄茶苗1000多万株。”陈明在转型中迅速成为天台黄茶的龙头企业。
尽管智慧农业早已植入茶园,但茶叶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到采摘、加工和销售仍需要大量人工。“每年采茶季,每天支付茶工的工资就达100多万元,还必须当天现金支付,多亏了天台农商银行的支持。”陈明说。
近年来,天台县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推进茶产业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引进企业投资5000万元开发茶旅融合项目。陈明的生态黄茶基地不仅位于寒岩寺风景区旁,也紧临茶旅融合项目。
紧抓项目机遇,资金需求少不了。“这次项目缺资金,又是天台农商银行主动联系我们,授信500万元,不用担保、随借随还、利率还优惠。资金问题解决了,我就放手交给儿子去干了。”接下来,陈明将协助县农业农村局参与黄茶产业标准制定、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等工作。
陈明的儿子陈晓辉,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毕业后在中茶所实习了一年,5年前回乡做了“茶二代”。
“我们原来走的是高端精品茶、礼品茶的经营模式,向轻量化、商务化、大众化延伸,向年轻群体易于接受的场景化产品延伸,与天台农商银行合作拓展网商平台,改造老厂房等配套设施,发展茶旅融合、农业观光服务,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陈晓辉的规划图立体而丰满。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