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许予朋

市场主体命运关乎经济民生。近期,国常会连续两周释放稳市场主体的信号,提出要着力通过稳市场主体来保就业;确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引导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让市场主体活下去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

针对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甚至停产歇业的市场主体,金融系统有必要加大纾困力度,为稳企业、稳就业兜底。目前,在货币政策层面,货币政策正发挥总量与结构双重功能,为稳定信贷投放发挥作用。4月15日,人民银行宣布全面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降准主要目的之一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近期有望推出的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对于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也有积极作用,有望增强市场信心。

金融机构层面,目前多地银行出台了为企业纾困的专项政策,在构筑信贷保障的同时,落实减费让利,解企业燃眉之急。

比如,工行深圳市分行组织辖内28家支行,动员全行400多名客户经理,主动靠前摸排辖内小微贷款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对受疫情影响导致客流减少,暂时性出现还款困难的客户,灵活采用续贷、展期、设置宽限期、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提供资金接续服务。

交行为航运企业、进出口企业及货代公司等航运产业链客户提供实时、智能、透明的运费线上收付服务,并配套运费电子发票数字化管理,拓宽运费支付通道,保障外贸货运物流顺利顺畅。

近期,中国银保监会呼吁金融机构要全力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特别提出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适当向运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倾斜,主动跟进并有效满足其融资需求,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接下来,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聚焦餐饮、旅游、零售、运输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客群,拿出“真金白银”让企业缓一口气。

在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要让企业活下去,不要让生存焦虑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