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许予朋
2022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挑战中前行。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中国经济如何迎接冬尽春来,消费、出口领域又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在梳理多位银行、券商专家权威观点后注意到,业内普遍认为,2023年将是全力推动经济修复的一年。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复苏将为经济增长带来动力,而海外需求收缩对出口的冲击将会加剧。
(相关资料图)
经济将出现明显好转
伴随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市场信心改善,2023年推动中国经济回升的动能正在积蓄。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分析指出,进入2023年之后,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好转,中央将把发展重点放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以及“提振市场信心”上,预计经济表现将出现较为明显的好转。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将有利于经济恢复,预计今年二季度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会加快恢复,经济活力加速释放。与此同时,2022年实施的一揽子稳经济和接续措施,其效果将持续显现,2023年还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共同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区首席投资总监匡正表示,当前,防疫措施优化与近期密集推出的房地产供给侧支持政策形成合力,显著提升了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和风险偏好。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目标,可见经济工作的重要性明显提升,稳增长成为2023年的主要方向。
高盛研究部判断,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将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意味着2023年中国可能迎来强劲的消费反弹,周期性政策或将逐渐回归正常。
消费将成增长引擎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上看,专家普遍认为,2023年消费增长将成为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主要因素,而出口增速放缓则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投资方面,温彬、王静文分析认为,从政策导向看,2023年的政策重点将转向恢复和扩大消费,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的稳增长作用有所淡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相比于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部署,政策力度稍有减弱。
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表示,得益于不久前发布的房地产金融支持举措,房地产投资有望企稳。2023年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拖累将减轻,但尚不能成为重要增长引擎。与此同时,由于外需趋软和地方财政紧张,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或适度放缓。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预计,消费将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消费方面,中国银行研究院在《2023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指出,在稳增长政策持续支持和防疫政策优化背景下,居民收入有望持续恢复,对未来经济和收入增长的预期将有所改善,边际消费倾向将有所提高,这将为消费增长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房地产市场逐步筑底回升,带动家具家电、建筑装潢等住房相关消费回暖。
不过温彬、王静文认为,疫情具有“疤痕效应”,持续近3年的疫情对居民心理和行为模式造成较大影响,包括乐观精神消退、冒险意愿下降以及储蓄倾向上升等,将限制消费需求的释放。
出口方面,2022年我国出口保持较强韧性,在2021年高基数下仍取得快速发展。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2022年1月-11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6%,仍然交出稳健答卷。展望2023年,形势却不容乐观。中国银行研究院指出,欧美经济增速放缓拖累外需走弱。从美国来看,2022年持续加息所导致的经济放缓和劳动力市场疲软将持续至2023年;从欧盟来看,国际冲突和能源危机持续侵蚀家庭购买力、抑制生产,2023年经济衰退风险持续上升。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和供给缓慢修复,2023年大宗商品价格将在波动中下降,进而带动产品出口价格降低,价格对出口名义增速的支撑也将减弱。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2023年生产性和消费性外需的趋势性回落,或将拖累我国出口陷入同比负增长。出口对于我国实际GDP增量的拉动作用料将走弱,但其对于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不容忽视。因此,维护和拓展贸易伙伴关系将是2023年扩大外贸、引进外资的重要手段。
物价水平总体温和
2022年,高通胀席卷欧美发达经济体,对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不小冲击。与此同时,我国通胀保持了温和水平,2022年1月-11月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较去年同期上涨2.0%,是全球少数CPI控制在3%以内的国家。
人民银行《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曾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海外通胀高位运行,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与此同时“我国物价涨幅总体温和,但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由此可见,接下来我国在稳定通胀水平方面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温彬、王静文预计,2023年我国CPI将继续保持温和上升水平。一方面,当前包括猪肉在内的食品价格大体稳定。随着全球主要国家加息进程继续演进,以及美欧国家相继出现衰退迹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明显较前期回落,我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也将明显下降。另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我国内需开启复苏进程,将推升核心CPI修复,并主导CPI中枢回升。
中国银行研究院认为,随着居民就业、收入、消费情况改善,2023年核心CPI将在低基数下出现回升。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经济需求逐步回升,钢铁、有色金属等产品需求或将逐渐恢复,带动相关开采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产品价格回升,PPI(生产者价格指数)降幅将触底回升。2023年物价水平总体温和,PPI-CPI “剪刀差”将持续为负,这将有利于中下游企业利润改善,同时考虑到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或将引起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波动,仍需要高度关注外部通胀输入压力。
标签: 企稳回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