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 周家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两端是否动力强劲、总体匹配、动态平衡、良性互动。金融作为经济活水,应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和产品,既刺激需求端的消费扩容提质,又促进供给端的产业转型升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从需求端发力——以金融的“民生工程”刺激居民消费升级

在需求端,我国主要以扩大内需为出发点。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主要方式为消费驱动。我国国内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主要是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为主的链条,扩大消费且实现消费升级不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还能从需求端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国内大循环提供动力支撑。金融机构要打造“民生工程”,挖掘居民消费潜力,有效刺激消费需求,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从而推动消费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实现消费扩容提质,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与动力。

第一,“能消费”需要有充足的收入支撑。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中期流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空白首贷户等政策落实落地,着力提升“政策宣导触达性、金融服务可得性、市场主体获得感”,全力支持稳就业、增收入。

第二,“敢消费”需要有坚实的社会保障。要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应重点聚焦养老和健康两大领域,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上持续发力,加大多元普惠保险供给,完善优化大病保险全省覆盖体制机制,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绝大多数居民有稳定感和安全感,增强消费信心。

第三,“愿消费”需要有良好的消费环境。一方面,要将金融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重要发力点,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体系。加大对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餐饮、文旅等传统服务业主体的综合金融支持,满足农村转移人口、新毕业大学生等新市民群体的消费、养老、住房等领域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应紧紧围绕新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加快新能源汽车、教育、文旅等消费信贷产品创新,把金融服务有效嵌入居民的消费场景中,降低消费金融服务成本,支持提升消费金融服务供给质量,提升更多居民的消费意愿。

从供给端发力——以金融的“创新工程”助力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是满足内需长期有效的基本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消费升级,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升级的根本在于价值链从低端转向中高端,其关键在于科技创新。金融机构要坚定持续发力服务科技创新这一主攻方向,着力打造“创新工程”,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配置资金链,提供创新发展金融动能,推进实现产业升级、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的战略布局。

推动“制造”向“智造”升级。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机构应围绕制造强省建设,加大对制造业的中长期信贷投放,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给予优惠的贷款利率、高效的金融服务支持,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科技保险,大力支持培育产业基础创新能力,重点突破一批核心的“卡脖子”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短板,推动制造业各环节向高附加值、高端化提升,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

创新科创企业支持模式。一方面,科技型企业作为创新驱动的市场主体,与传统企业相比,具有“专业性、轻资产、高成长、高不确定性”的特征,银行机构出于风险的容忍度、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考虑,对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意愿不强。针对科创信贷风险与收益不匹配问题,将投行思维引入传统贷款模式,如安徽银保监局探索构建“贷投批量联动”服务模式,建立“批量对接”“贷投联动”“风险补偿”机制,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少、融资慢问题。另一方面,科创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具有不同的融资需求特点,需要匹配不同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传统的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服务体系,难以满足科创企业融资需求。因此,必须根据企业发展所经历的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特征,构建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全周期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匹配各个阶段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逆全球化叠加全球新冠疫情蔓延导致部分原材料、关键零部件进口受阻、出口下降,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显著冲击。因此,国内大循环主体下的产业升级,要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与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金融机构要围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链体系、支持产业链循环稳定和优化升级,结合工业、农业、服务业产业链供应链特点,针对金融服务堵点、卡点、断点问题,优化金融产品模式和服务优化创新,强化对产业链整体的融资支持力度,降低产业链融资成本和负担,畅通资金链,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

从供给端,金融应通过制度优化和效率提升支持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通过产业升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消费需求结构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总体来说,供需互促、良性互动的目标需要统筹推进、系统谋划。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应切实围绕需求端和供给端的金融需求的核心内涵,为两端的循环添动能,推动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稳步前行。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