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小贷行业整顿清理持续进行中。6 月 12 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 " 海南金融管理局 ")官网日前发布《关于发布未经审批(备案)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四类市场主体的公告》,对辖内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了清理规范工作。

在清理过程中,海南金融管理局对截至 2023 年 5 月 31 日未经审批 ( 备案 ) 的市场主体名录进行公示公告。在前述市场四类市场主体中,一共包括 20 家商业保理机构、32 家融资租赁机构、10 家典当行以及 115 家小贷机构,共计 177 家金融机构,均未在海南金融管理局进行过备案审批。

仅从小贷行业治理动作来看,本次海南金融管理局的公示动作也意味着,与过往各地金融监管部门清理 " 空壳 "" 失联 " 或不具备经营能力的小贷机构有所不同,海南清理的 115 家小贷机构甚至连小贷经营资质都不具备。


(资料图片)

部分小贷公司名单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工商信息进一步查询发现,这些小贷公司大多成立于 2017 年 7 月和 2020 年 3 月,注册资本多为 3000 万 -5000 万元之间。目前,已有部分公司主体被注销。北京商报记者尝试联系对应小贷机构了解情况,但多家机构对外披露的联系电话均已无法拨通。

而在 115 家小贷公司中,华融小额贷款(海南)有限公司、捷信小额贷款(海南)有限公司等也疑似 " 碰瓷 " 知名机构,分别对应中国华融集团和捷信消费金融。但在工商系统中,前述两家机构的运营主体均是 " 查无此人 ",只能通过海南金融管理局发布的统一信用代码查询,前者更是已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另从股权关系上来看,这两家小贷公司也并未出现在中国华融集团和捷信消费金融的业务版图中。

北京商报记者也进一步向捷信消费金融方面进行了求证,该公司回应称,捷信消费金融全称为 " 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该小贷公司与捷信消费金融并无关联。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分析表示,我国金融行业持牌经营,不仅是为了便于管理,也是为了确保金融企业合规经营。对这类未获取展业资质的小贷公司进行清理,能够涤荡金融市场环境,排除和预防金融风险。

谈及这类违规小贷展业所蕴含的风险,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指出,这类小贷机构的危害性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从监管层面看,这类机构较为隐蔽,尤其是 " 变相 " 从事小贷的,在排查工作中相较持牌机构来说难度更大,二是从市场层面看,这类机构对群众的危害性更大,持牌金融机构拥有一定的资质门槛,而这些机构鱼龙混杂,不乏诈骗分子混迹其中,对群众的财产及个人信息安全构成威胁。

海南金融管理局也在公告中强调,上述市场主体不得继续经营或者变相经营相关业务,及时到登记机关申请名称、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或办理注销登记。同时,海南金融管理局提示,各类市场主体及个人在与地方金融组织开展业务时,应认真查验地方金融组织的经营资质、经营范围,依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近年来,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对于小贷行业的治理工作持续进行。小贷评级工作逐年开展,不满足展业要求的机构被勒令整改。同时,各地清理空壳、失联小贷机构的消息也时有传出,还有部分机构被取消经营许可。

根据央行发布的 2023 年一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 2023 年 3 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 5801 家,贷款余额 8722 亿元。小贷公司数量和贷款余额均处于下降通道中。对此,盘和林认为,在清理过程中,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机构退出市场,这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 广而泛 " 不如 " 小而美 ",也更有利于市场发展。

苏筱芮表示,小贷从业机构数量与贷款余额持续缩水,是小贷行业身处变局之中,加速优胜劣汰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反映出对 " 劣币 " 的清理是一项长期、持续性工作,如此才能促进小贷行业保持健康及活力,更好地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