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汪书宇 通讯员 余 秋 瞿晓红


(资料图片)

4月,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马虎坪村的茶农们正忙着采茶卖茶,当地萨玛铭茶加工厂内的工人们也忙着收茶、加工,一派繁忙。

“以前我们每天摘完茶,都要马上送到其他地方去卖,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紧迫,鲜叶不鲜了就卖不到好价钱;另一方面,家里没有车,交通也不方便,只能自己想办法抢时间。现在好了,村里这个茶厂运营后,卖茶叶方便了,价格也很合适。”提起村里的茶加工厂,村民李显多笑着说。

李显多是马虎坪村五组人,今年70岁,家里种了8亩茶,一年下来,卖茶收入达到一万多元,是家里重要经济来源。在萨玛铭茶加工厂建立之前,他和其他村民一样,每年都为卖茶难苦恼。

2021年,村“两委”换届,马虎坪村新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成华决心为村民解决这一烦心事。当时,村委会旁的茶厂叫国富有机茶厂,已经闲置11年有余,杨成华决定从闲置茶厂下手。

“我自己懂茶叶,为什么不利用自己所长,在村里把茶厂办起来,方便乡亲们呢?”为此,杨成华多次与原茶厂负责人协商,同时与村民沟通。

去年,在长潭河侗族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杨成华投资200万元将原茶厂收购,成立了萨玛铭茶加工厂。茶厂成立后,采用“党建+公司+村集体经济+茶叶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全村1400亩茶园规模化管理,向马虎坪村集体经营公司每年支付租金5万元,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解决了闲置茶厂管理维护问题。

新茶厂运营后,吸纳了10余名村民到茶厂就业,方便了2000余名茶农现摘现卖。如今,茶厂每天收购鲜叶5000斤至8000斤,曾经闲置多年的茶厂又“活”了起来。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马虎坪村“两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只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村级“造血”功能,才能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马虎坪村有很多闲置资产,怎样盘活让它们变废为宝,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杨成华说。

马虎坪村国土面积31.6平方公里,由原马虎坪村和陈家台村合并而成。近年来,村里的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土地撂荒严重。

杨成华和村“两委”成员通过多次实地走访,组织召开小组会、村民代表会和党员大会,决定以“村集体经济+市场主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将村里320亩撂荒地以每亩300元的价格统一流转,发包给市场主体,让“沉睡”多年的土地成为“用武之地”。

此外,该村还将两岔口至东乡村沙坝约4千米河道、原会口乡福利院房屋等闲置资产出租,围绕花塌河的会口至马虎坪村至东乡村河段,打造占地面积约500亩的集水上活动、农耕体验、户外越野等项目于一体的亲子体育体验园。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能为本地旅游产业拓宽骨架,成为全乡打造农旅振兴的样板。

“我们要在管理好、利用好已盘活资产的同时,继续做好闲置资产摸排,制定盘活方案,让存量‘闲’资产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活’资产,真正实现马虎坪村‘腾笼换鸟’高质量发展。”杨成华充满信心地说。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