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2021中国资本市场投资峰会在首钢园区举办。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我国资本市场迎来重要机遇期。但同时,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还未彻底修复,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会上,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
北交所带来新机遇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调整、资管新规的陆续出台,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北交所的设立,更是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会上,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谈从炎表示,继设立科创板、创业板、合并深市主板中小板等改革成功落地之后,设立北交所相关工作近期已经全面启动,相信不远的将来资本市场将形成面向硬科技“三创四新”、“专精特新”、行业蓝筹的错位发展、相互互补的多层次市场体系。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柳磊同样指出,设立北交所,显现出未来强劲的市场发展潜力。上市公司群体迎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应该抓住机遇,开足马力,奋勇当先。
北交所的设立,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新的平台。近年来,我国加大力度鼓励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发展。在中信建投证券执委会委员黄凌来看,科技创新、进口替代、高端制造等领域蕴藏着巨大的机会。黄凌表示,以芯片为代表,中信建投证券正在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在这一过程中,证券市场可以给相关企业提供助力。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王卫华也认为,近期得到广泛关注的“专精特新”等扶持政策,以及近期专为中小科技企业服务的北交所的设立,无不显示我国有颠覆性创新技术发展的良好政策和肥沃土壤。
证券市场评论人布娜新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交所将协调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布局,推动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制度体系,引导注册制走向高潮,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巨大福音。未来可以预见的是,中国金融业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也将势不可挡。
疫情之下面临挑战
2020年以来百年罕见的新冠疫情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在此背景下,多位与会嘉宾表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同样面临着风险和挑战。
首先面临的就是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还未完全修复。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表示,至今为止总体的运行态势都表明疫后经济的修复还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方面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5%到二季度的5.5%,大致接近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但修复的情况和市场的期待还是有差距。此外,邱晓华认为,今年经济的修复存在不够平衡、稳固的情况。
而在王卫华看来,由于早期互联网等技术革命红利已经消耗殆尽,新的技术革命仍在孕育成长期,尚未大规模兴起,我国A股上市公司整体的投资效率、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是长期下行趋势。
中银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则认为,我国外需比较稳健,内需因为政策紧缩陷入了比较低迷的状态,整个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重新浮现出来。
此外,投融资专家许小恒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增长中,资本市场将在结构调整中承担重要角色。资本市场承担服务实体经济重任,面临新的挑战。未来40年中国总投资规模将飞速扩大,这对中国资本市场从结构到容量再到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本市场未来可期
与会嘉宾均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抱有很高的期待。汇添富基金副总经理袁建军表示,按照现在的资金走势,今年可能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慢牛的起点。建信理财监事长周鑫泉则表示,未来中国市场将会出现一大批世界级企业。
那么,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下,又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
柳磊表示,上市公司应该把握形势变化,把握机遇,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把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贯穿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具体来说上市公司应该抓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好经营,二是抓好规范治理,三是要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四要抓好守正创新,五是要抓好投资者关系管理。
谈从炎则就如何建好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提出了四点看法。一是要更加聚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二是要更加聚焦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作用;三是要更加聚焦服务共同富裕发展大局;四是要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记者董亮丁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