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20年,韦尔股份营收从39.6亿元涨至198.2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39亿涨到27亿元,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增势。公司业绩受益于CIS芯片的高景气度,该产品是手机摄像头模组的核心组件。
今年以来,公司6名股东通过14次减持,净卖出1156.57万股,约合市值32.3亿元。8月末,控股股东再次宣布拟减持不超790万股。两个多月来,韦尔股份累计下滑33%。
研究机构分析,全球手机市场今年将迎来两位数的同比增长,车用CIS需求亦将在自动驾驶等级提升的背景下恢复高增长态势,公司作为全球CIS的龙头企业,产品研发节奏持续加快,随着国产替代的加速,市场份额以及业绩规模提升空间依然巨大。
半导体设计龙头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603501.SH,下称“韦尔股份”)最近有些忙。中报成绩单发布之后,公司实控人抛出减持计划;而后市场又传出其最新并购、遭遇“砍单”的消息。一系列动态背后,反映出资本对公司的兴趣。那么韦尔股份的基本面如何?该股未来是否仍有投资价值?
CIS芯片爆发推高业绩
公开资料显示,韦尔股份成立于2007年,起家于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后来经过不断拓展业务范围,目前业务逐渐涵盖了SOC芯片,射频芯片、功率芯片和CMOS传感器等诸多领域,已成为集半导体设计、分销于一体的半导体头部企业。
二级市场上,韦尔股份长期受资本热捧。Wind数据统计,公司股价在2017年5月上市发行价为7元/股,而今年7月初其股价最高达到345元/股(前复权),不到5年时间内股价上涨了近50倍。
基金持股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基金机构合计持有韦尔股份1.28亿股,相比今年一季度末的8606万股进一步上升。
国产芯片股众多,韦尔股份为何能涨势如虹?这或许与CMOS图像传感器(即CIS芯片)本身的广阔应用前景有关。
前瞻数据研究院指出,CIS芯片是手机成本最贵的三项业务之一,在摄像头模组中占比52%的价值量。同时因为成其本低、体积小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汽车、安防、医疗等诸多场景之中。
今年以来,手机CIS市场迎来量价齐升窗口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出货量超过63亿颗、规模超过165亿美元;2024年,全球出货量将超90亿颗,市场规模超235亿美元。
而与此同时,韦尔股份研究技术也迎来突破。民生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21年5月,公司全球首发0.61微米产品,像素可达60M,成为杀手级产品。手机受益于高像素渗透,未来公司48M、60M占比提升带来收入增量。”
受益于此,韦尔股份业绩涨势可观。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24.5亿元,同比增长54.77%;归母净利润22.44亿元,同比增长126.6%。其中CIS芯片销售同比增加51.3%至90.82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73%。
并购转型为半导体设计商
对于中报业绩增长的原因,长江证券分析称:“主要驱动力来自手机领域高端市场的持续深耕以及安防、汽车CIS行业持续高景气,豪威科技+思比科的合计利润超过18亿元,是公司主要利润构成。”
2019年8月,韦尔股份完成对豪威科技85.53%股权、思比科42.27%股权以及视信源79.93%股权的收购。上述并购使公司摆脱了传统分销商的形象,跃然成为以设计为主业的上游元器件供应主体。
并购完成后,韦尔股份业绩高歌猛进。2018年至2020年,其营收分别为39.6亿元、136.3亿元、198.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4.66亿元、27亿元。
同期,毛利率也在大幅上涨,近三年分别为23.4%、27.4%、29.9%。今年上半年毛利率继续增加至33%,主要系车载、TDDI高毛利率产品占比提升所致。
(数据来源:Wind数据)
这些成绩都主要归功于豪威科技的技术实力。数据显示,在全球CIS芯片领域,豪威科技占据11%的市场份额,在中国排名第一位,全球市场仅次于索尼与三星。而在汽车图像传感器领域,豪威科技全球排名第二。
高分辨率的CIS芯片,对厂商设计与制造能力要求颇高,韦尔股份在研发上投入不菲:从2018年的1.6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1亿元,2021年上半年研发支出达到10亿元。目前公司已拥有授权专利4257项。
如今,半导体产品设计已成为公司主营业务,其主要由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和模拟解决方案三大业务体系构成。2021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105.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5%。
而受益于电子元器件“缺货涨价”,半导体分销业务销售额也在提升。今年上半年,这一业务营收收入达到18.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5%,同比增长67%。
值得一提的是,并购豪威科技耗资160亿元,这让韦尔股份短时间内背上了负债。今年5月,上海证监局提到,韦尔股份及其旗下子公司为豪威科技10.55%的股权提供了质押担保,上述质押资产账面价值约占到其经审计总资产的37%,但韦尔股份对于上述资产质押情况,并没有及时进行披露(后在年报中披露),因违反相关信披规定而受到警示。
目前,债务问题已得到解决。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达到72.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负债约34亿元,负债率约51%。
另外,并购带来了一些财务方面的压力。2021年中报显示,韦尔股份应收账款净额为35.74亿元,占期末流动资产的20%,同比增长41.5%;存货净额为60.67亿元,占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为34.27%,较上年同期增长15%。
公司坦言:“若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未来出现由于公司未及时把握下游行业变化或其他难以预计的原因,导致存货无法顺利实现销售,将对公司经营业绩及经营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
市场对上述风险存在担忧。近期,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提问:“媒体爆料称,豪威科技缩减代工晶圆订单,月缩减量最高达5万片,请问该消息是否属实?”
韦尔股份回复称:“公司并未作出以上决策。对不实传闻,请保持客观理性的心态去面对。”
股价进入调整期股东减持
9月8日,电声元器件企业共达电声发布《关于筹划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事项的停牌公告》,无锡韦感半导体有限公司或将成为公司新的实控人。交易完成后,共达电声将成为韦尔股份的旗下孙公司。
共达电声的主要产品包括微型麦克风、车载麦克风、微型扬声器/受话器及其阵列模组,还涉足AR/VR领域。今年上半年,共达电声归母净利润5015.41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224.57%。
9月14日,共达电声复牌后股价直奔涨停;而韦尔股份当日下滑1%,股价报收234.9元/股,市值2040亿元,动态市盈率44.4倍。
事实上,从7月中旬开始,韦尔股份股价就进入下滑通道,从345元/股跌至9月16日收盘时的227元/股,两个多月股价下跌33%,市值从2966.7亿元降低到1972亿元,蒸发约990.7亿元。
(数据来源:Wind数据,下同)
在此期间,韦尔股份控股股东启动相关减持程序。8月30日公司公告,控股股东虞仁荣因个人资金需求,拟减持不超790万股,不超过总股本0.91%。此前,虞仁荣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非交易过户方式累计减持公司6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69%。
实际上,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公司6名重要股东通过14次减持,净卖出1156.57万股,约合市值32.3亿元。上述股东分别为董事会秘书贾渊、副总经理纪刚、实控人一致行动人虞小荣、融通投资、嘉兴华清投资、北京华清投资。
但在不少研究机构看来,股东减持不改公司长期发展逻辑,看好韦尔股份未来发展前景。
群益证券分析称,全球手机市场在经历了三年的衰退后,预计随着疫情影响逐步降低,并且5G引领换机需求的影响下,全球手机有望在2021年迎来两位数的成长,同时车用CIS需求亦将在自动驾驶等级提升的背景下恢复高增长态势,公司作为全球CIS的龙头企业,产品研发节奏持续加快,随着国产替代的加速,公司市场份额以及业绩规模提升空间依然巨大。
民生证券认为,今年以来,公司与领先汽车视觉公司合作,提供后视、环视和后视镜等图像解决方案,与SmartEye发布车内传感解决方案,汽车光学将成为韦尔股份增长第二极。
与此同时,韦尔股份也多次向资本市场传达信号,表明对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今年上半年,韦尔股份完成可转债发行募资24.4亿元,主要用于公司“晶圆测试及晶圆重构生产线项目(二期)”及“CMOS图像传感器研发升级”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8月27日,公司计划向2162名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800万份股票期权和不超过360万份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的1.34%,行权价格为281.4元。
根据韦尔股份业绩考核目标,以2020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基础,2021年至2023年,公司业绩年增长率将不低于70%、100%、140%。(谢莹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