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临床放量树立标杆 专家详解安翰科技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案例)
自2013年问世以来,安翰胶囊胃镜的精准磁控技术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千家医疗机构广泛应用,循证研究证据数不胜数,在行业内树立标杆地位。
2021年11月7日,在第六届东方消化病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主任邹多武教授分享了题为《磁控胶囊胃镜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的报告,阐述了磁控胶囊胃镜在上消化道肿瘤筛查、胃癌高风险人群、老人及儿童等群体中丰富的临床应用。分论坛由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党委书记、消化内镜诊治中心主任许树长教授主持。
邹多武教授指出,内镜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引进中国,发展迅猛。但现在,国内仍面临消化内镜医生数量不足、患者对传统胃镜侵入式检查恐惧、忧虑等现状。作为跨时代的变革,磁控胶囊胃镜应运而生,将舒适与安全带给患者。
“自磁控胶囊胃镜获批上市以来,相当多临床研究数据得到披露,其中不乏一些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它们都证明了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对胃部疾病检查的准确性与电子胃镜高度一致。”邹多武教授说。
安翰科技表示,磁控胶囊胃镜在不同科室、不同领域、跨学科“大显身手”,比如上消化道肿瘤筛查。2021年2月,刊发在《Endoscopy》上的一项研究显示,6627例体检人群,平均年龄为47岁,使用磁控胶囊胃镜筛查后发现,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高达21%,其中包含33例上消化道癌症,24例是胃癌。而越早发现肿瘤,治疗效果就会越好,这些患者都将从磁控胶囊胃镜检查中获益。
同时,磁控胶囊胃镜还适用于患者用药后的胃肠道出血风险评价。一项名为OPT-PEACE的研究显示,23%的PCI术后患者在5天内发生消化道溃疡/出血,18%的患者在6个月内发生,13%的患者在1年内发生。而磁控胶囊胃镜可以帮助预测这种风险,并用于患者的定期复查随访。
此外,磁控胶囊胃镜让更多高风险人群获益,成为最优检查方式。安翰科技举例称,一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研究显示,42例高风险患者,他们有颞下颌关节脱位史、高血压、心绞痛、脑梗死、呼吸衰竭等病史,均顺利做完了磁控胶囊胃镜检查,没有不良事件发生。
到底有多少患者愿意首选磁控胶囊胃镜?邹多武教授表示,实际上磁控胶囊胃镜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仅上个月,其所在的瑞金医院就做了约百例检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瑞金医院共为2318人做了磁控胶囊胃镜检查,患者平均年龄在38岁。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胃部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胃部肿瘤以及小肠肿瘤。其中,一个75岁缺铁性贫血原因待查的男性,通过磁控胶囊胃镜发现恶性肿瘤,还有一个32岁的男性,经常应酬,也不愿意去做胃镜检查,通过做磁控胶囊胃镜发现了胃部急性炎症。“这样的舒适化检查手段,应用于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或者不愿意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受检者,是非常好的工具。”邹多武教授说。
许树长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消化道肿瘤对国民健康有很大威胁,其中胃癌也是属于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对消化道肿瘤早查、早诊、早治已经列入到国家的健康战略。这个时候,如何选择更加便捷、更加舒适的手段进行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安翰胶囊胃镜的精准磁控技术自2013年诞生以来,临床循证研究日渐丰富,临床应用广泛普及。目前,在消化内镜远程诊疗方面,基于5G技术,磁控胶囊胃镜迈出了第一步,实现了远程操控,这对未来的消化道疾病诊疗将会有很大贡献。
据安翰科技介绍,目前,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已获得全球认可,学术积淀深厚(已发布50篇国内论文,38篇海外论文,25篇SCI论文)。该系统不仅通过中国NMPA、欧盟CE认证,还是美国FDA De Novo创新通道注册的胶囊胃镜。这也让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成为迄今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产品之一,是《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的主要证据来源,在行业内确立标杆地位。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随着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探索与应用,来自全球的循证研究数据愈发丰富,该产品也将让更多患者获益,助力《健康中国行动2030》。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