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上风电需求加快释放 龙源电力争做海上风电主力军)
2022年1月18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江苏省2021年度海上风电项目竞争性配置结果的通知》,龙源电力代表国家能源投资集团联合体中选江苏射阳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
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海上风电因其清洁低碳、靠近东南沿海地区用电负荷侧、消纳方便,在“碳达峰、碳中和”中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发展海上风电被视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
作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运营商,龙源电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进入海上风电开发领域,用十余年乘风破浪,为中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海上风电开发之路。
勇当海上风电探路者
由于运行维护可达性差,同时考虑抗台风、防腐蚀等技术要求,海上风电机组需要具备很高的可靠性,因而其制造、运输、安装、运维环节的成本均较高。同时受复杂的海洋环境影响,风电机组基础需要应对复杂的地质条件、海冰、海流、腐蚀等因素的长期作用,对于想要在海上铺设风电设备的企业而言,每前进1公里都是“未知的世界”。
龙源电力勇当先锋,主动进入技术难度高、投资风险大的海上风电开发领域,为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开辟道路。公司选取资源丰富、消纳风电能力较好的江苏省沿海地区组建海上风电项目筹建处,通过大量前期研讨论证,于2010年成立专门从事海上风电开发的专业化公司,按照“统筹规划、分期开发、先易后难、积极稳妥”的原则,和“先试验、再小规模示范、后续大规模开发”的思路,按照“统筹规划、分期开发、先易后难、积极稳妥”的原则,和“先试验、再小规模示范、后续大规模开发”的思路,开展了全球首个潮间带风电项目—龙源江苏如东3万千瓦潮间带试验风电项目,正式开启了中国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布局。
解决潮间带风电建设难题,带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在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过程中,龙源电力自主创新,运用多项技术解决了海上施工难题,为后来者提供了技术储备,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高质量发展。
早期海上风电施工阶段,公司突破了关键施工技术瓶颈,率先掌握了大直径单桩基础等海上风电核心施工技术,并迅速推广至整个行业,开启了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进程。
重型施工设备能够在滩面上如何稳定立足也是一大技术难点。龙源电力量身定制了“龙源振华贰”号800吨自升式全回转海上风电施工平台,集基础施工和设备安装两大功能于一身,工作水深可达35米,并且拥有12级风暴自存能力,适用于离岸更远的近海风电开发需要,一举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施工从潮间带向近海进军的跨越。
解决海上风电建造难题后,在输电环节,龙源电力探索出海上升压站,将电压等级升高后再送上岸,有效降低线路损耗。为解决海上升压站运输及安装问题,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体式安装”的方式,满足了复杂海域地质条件下的海上升压站施工要求,降低了施工船只的载荷标准,为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模块化设计,开发近海风电提供了新的思路。
项目推进过程中,龙源电力还为金风、远景等一批国产风机厂商提供了产品由“陆”及“海”的试验平台,使国产海上风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和设备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近年来,与公司合作的广东明阳、上海电气、重庆海装等风机厂商纷纷落户江苏,亨通、海力、虹波等钢结构制造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一些企业还成为了国内外风电开发的主要供应商,为夯实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推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自主创新,探索海上风电发展新路径
2021年12月10日,龙源电力江苏大丰二期60.63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至此,龙源电力在苏海上风电装机已达218万千瓦。据悉,通过发挥长期以来海上基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公司仅用10个月完成项目建设,工期减少超6个月,创造了单月沉桩22台、吊装28台等行业纪录,树立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标杆。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预测,要想达到本世纪下半叶将全球升温控制在较工业化之前1.5摄氏度以内,海上风电装机至少达到2002GW,2020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仅不到7GW,距离这一目标相差甚远。全球低碳能源转型背景下,2022-2025年海外和国内新增装机复合增速将分别达到35%和44%,全球复合增速为38%,实现景气度共振。
叠加双碳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将迎来高速增长。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在风电核心技术领域仍有欠缺, 需要以龙源电力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带领行业占领全球风电的技术制高点,在新一轮风电产业变革中占据有利地位。
龙源电力表示,将继续深入探索“海上风电+海上牧场”融合发展路径,目前公司已在射阳签订国内首个基于投产海上风电场的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开发协议,开始着力构建未来海上风电盈利新模式,为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注入央企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