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e公司观察:警惕市场借新概念炒作之风)
近段时间以来,资本市场陆续出现了围绕新概念炒作之风,如元宇宙、新冠特效药、预制菜等,这几波概念股大涨背后,在概念的特性、市场表现、买方卖方的“配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值得市场及监管层关注,并需要警惕市场不正之风借此模式持续炒作更多其他新概念。
从概念特性来看,元宇宙、新冠特效药、预制菜都属于新概念,即目前外界对此没有明确定义、仍为发展过程中的朦胧性事物,也缺乏行业标准与监管,这就注定了这些概念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且可塑性强、也有故事可讲,可为市场注入较大的想象空间。
比如元宇宙,它属于舶来品,曾出现在1992年的美国科幻小说《雪崩》中,简单而言它属于由AR、VR构筑的虚拟现实世界,所以市场上凡是沾边AR、VR的公司,都可以称自己有元宇宙相关业务,也正是借着元宇宙这股东风,不少公司股价站上了风口。
但事实上,从业务本质来看,元宇宙概念股早已从事元宇宙相关业务,比如AR、VR业务,该业务对公司的实际经营业务影响,投资者也早已心中有数,因此VR、AR概念也无法支撑相关企业股价暴涨。但是,换上“元宇宙”新概念后,相关公司和这项业务变得模糊了,这就有给市场留下了想象和炒作的空间。
预制菜概念也如出一辙,预制菜的实际事物早已存在,只不过,随着近年来冷链技术的快速发展、近期疫情的持续反复以及春节临近,一些早已存在的常温保存菜肴、速冻菜肴、以及新兴起的冷藏菜肴等,有了一个预制菜的新名字,在新名字的加持下,一些原本从事水产、食品加工、餐饮等传统行业、毫无想象空间的企业,开始被赋予了新的想象空间,加之概念风起时卖方研究机构、上市公司等的“借题发挥”,这些概念股股价开启了暴涨模式。
Wind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题目中含有“预制菜”的券商研报已经有数十篇,报告全文中涉及预制菜内容的研报更是达到了上百篇。在某机构服务平台上,各券商研究所组织过预制菜主题电话会也有数十场之多。另外,暴涨的概念股龙虎榜也频现游资频繁买入卖出炒作迹象,其中不乏一些知名游资。
从新概念股炒作后期发展来看,无非是股价暴涨引发监管层关注或问询,而在监管层的层层逼问下,企业在某一领域的业务实际情况也往往原形毕露,多数个股股价也会开始回调,但回调往往有限,几无违法成本,这也是缘何概念虚无缥缈,不确定,市场参与各方却依然前赴后继的原因。但是,此类现象显然违背了资本市场的初衷,也容易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因此值得关注与警惕。
对上市公司而言,“借题发挥”固然市值能有所收获,但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乃至市场化竞争中,拼的是长期的品牌影响力、声誉,也许企业能因某个概念赢得一时,但也容易因概念炒作,败坏了终身名誉,如獐子岛,继公司扇贝不见了的事件后,近期预制菜概念来袭之际,公司又迅速沾上预制菜,但专业的投资者眼睛都是雪亮的。
对投资者而言,面对市场空穴来风的新概念,更应保持清醒,始终从企业业务发展、经营业绩、未来发展等方面考虑公司投资价值,避免跟风炒作而招致损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