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IPO观察|青都旅游:疫情影响短期难消解 募投演艺项目欲破业绩“天花板”)
财联社(成都,记者 苏启桃)讯,疫情重创诸多行业,旅游业为甚。但在此背景下,旅企却扎堆奔赴A股,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都旅游”)即是其中一例。近日,青都旅游披露招股书,拟登陆深交所主板,募资3.456亿元用于观光车采购、“悟道青城”文化演艺综合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财联社记者梳理招股书及一线走访发现,疫情之下,青城山都江堰客流骤减,青都旅游业绩大幅下滑,且短期内疫情影响或难消解;而即便没有疫情,公司业绩也存在“天花板”问题,公司此番募资投建演艺项目即希望以此寻求突破。但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前市场境况下,新上演艺项目,能否成功还得打个问号。
疫情重创业绩
青都旅游最早可追溯至1999年,近几年当地政府力推旅游资产证券化,经过资产划转、分立、减资等一系列操作后,目前公司主要依托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索道、观光车服务。公司控股股东为都旅集团,持有公司76.28%股份,实际控制人为都江堰国资金融局。
疫情重创之下,公司业绩大滑坡。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68.27万元、净利润2790.33万元,同比下滑50.24%、54.45%。2021年上半年,公司业绩有所回升,营收、净利润分别为3873.90万元、2797.22万元,但游客恢复情况并不乐观,业绩增长主要靠旅游观光车路线的延长。
公司称,为了加强青城山-江堰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为广大游客提供“快旅慢游”的游览体验,都江堰市对青城前山观光车运行线路规划进行了调整,将观光车下站从青城前山综合停车场延伸至青城山快铁站综合停车场,使得单边运行距离从原来的2km左右延长至 4km左右。相应的,单程票价由 10元/人次调整为20元/人次,双程票价由20元/人次调整为35元/人次。财联社记者现场了解到,每日13:30之后便不再售卖往返车票,只能单次购买。
(青城山快铁站乘车处,财联社记者摄)
得益于此,2021上半年公司观光车业务收入1389.12万元(其中灌县古城观光车仅37.75万元),达到2019年收入3373.91万元收入一半的82.34%。但简单计算即可发现,去年上半年实际运量与疫前相差甚远。2019年公司观光车实际运量417.28万人次,粗略计算半年为208.64万人次;而2021年上半年实际运量仅115.68万人次,仅为2019年半年运量的55.44%。
近日,财联社记者实地探访青城山景区也发现,对比疫情之前,当前景区内游人特别稀少。景区及公司观光车、索道工作人员均向记者证实,游客稀少虽有淡季的因素,但与疫情之前同期相比,游客量也明显大幅减少。
(青城山景区游客稀少,财联社记者摄)
比如,公司主营的青城山前山观光车上座率极低,该车10分钟一趟,每辆车可坐22人,记者蹲守1小时发现,没有一趟车满载,甚至好几趟车,仅乘坐几个人。
索道业务则更加冷清,记者从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公司有客运吊厢20个,每个可乘坐8人,淡季取走3个,但上座率依然很低。记者在当日游客上山的高峰期随机蹲守数了20个吊箱,没有一个满载,其中8个空置,3个仅乘坐1位乘客,4个仅乘坐2位乘客,2个乘坐4位乘客,2个乘坐5位乘客,1个乘坐6位乘客,累计乘客数35位,高峰期上座率仅21.88%。而在下午4点游客陆续下山时,上座率更低,20个吊厢中空置的达到13个。
(青城山索道,财联社记者摄)
有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全球疫情反复、病毒变异不断,使得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这意味着景区客流短期内或难以恢复。对旅企而言更不友好的是,疫情之下,经济受到影响,个人收入减少后旅游支出大概率随之减少,即便疫情能够快速退去,企业、个人经济状况也不可能立刻恢复,意味着景点客流不太可能快速恢复。
寄望演艺项目突破业绩“天花板”
事实上,即便没有疫情,青都旅游经营也存在明显“天花板”。2018年、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9亿元、1.18亿元;实现净利润4998.42万元、6125.43万元。
公司坦言,目前公司业务规模较小且结构较为单一,同时受景区游客承载量的制约(目前游客最大承载量为 3 万人次/日),公司现有业务发展存在一定“天花板”。
值得一提的是,青都旅游经营体量偏小,疫情重创之下,规模更显“袖珍”。以2021年上半年营收为例,青都旅游收入仅3873.90万元,而同期收入排名靠前的黄山旅游营收为4.61亿元,同位于四川的峨眉山A营收3.46亿元,青都旅游收入只及黄山旅游、峨眉山A的8.41%、11.20%。
而为突破“天花板”,青都旅游寄望于“悟道青城”文化演艺综合项目。招股书显示,该项目拟使用募资2.20亿元,将挖掘青城山道家文化内涵以及都江堰历史代表人物故事,打造集文化演艺、互动体验、亲子游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提供一座能容纳1200名观众的室内演艺中心,同时配套建设多媒体互动展馆、商业休闲等设施,积极开发“月光经济”。
在阐释项目必要性时,青都旅游表示,“悟道青城”项目将提高游客过夜率,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将使其主营业务由目前的索道、观光车服务扩展至旅游演艺为核心的文旅综合体项目运营,延伸了公司的业务链条,构建“旅游+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业务格局。
招股书称,该项目计算期为12年,其中建设期2年、运营期10年。经测算,在运营期内将增加年均营业收入10545.06万元、年均净利润2106.7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9.47%(所得税后),投资回报期为 8.84 年(所得税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演艺项目真有这么“香”吗?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打造演艺项目有前景,但并非每个项目都能成功,还得看项目的商业模式,近几年新上的项目很多但成功的很少。“近几年不少项目耗资巨大、创排气势恢宏、演员众多,但并未考虑实际的运营成本和营业周期,加上疫情影响,必然是失败居多。”
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目前A股市场旅企中有演艺项目收入的主要有宋城演艺、丽江股份和峨眉山A。以中国演艺第一股宋城演艺为例,其独创“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经营模式。1997年,宋城演艺首个文化演艺项目《宋城千古情》公演,之后在三亚、丽江、九寨沟等多地复制演艺项目。但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宋城演艺,异地复制项目中也多有失败,比如此前拟打造的“泰山千古情”和武夷山项目。公司曾在2016年年报中提到,由于泰山千古情剧院2016年收入仅占总营收的0.14%,而武夷山项目又远离核心景区,前景不明朗,因此公司决定终止泰山大剧院合同和武夷山项目。
丽江股份的演艺项目则为《印象·丽江》,该实景演出由张艺谋、王潮歌等艺术家打造,于2006年公演。2018H1、2019H1、2020H1、2021H1丽江股份印象演出的收入分别为5081.66万元、7591.57万元、1220.45万元和3179.27万元,显然疫情重创印象演出的收入。
另外,峨眉山A旗下的《只有峨眉山》实景演艺项目仍处于起步阶段。该项目同样由王潮歌导演打造,于2019年9月公演。但由于市场影响力尚未建立、2020年疫情及洪灾的影响,《只有峨眉山》项目当年实现营收505.15万元,净亏损6057.84万元。2021H1,业绩同比有所上升,但依然仅录得406.23万元的收入。
财联社记者将相关问题整理并发至青都旅游,但截至记者发稿,仍未获回复。
标签: IPO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