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在大家心目中对ST上市公司是什么印象,但相信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ST公司都与有钱扯不上关系,但今日晚间的一则消息却着实惊到了不少投资者。

*ST基础:拟不超30亿元理财

2月14日晚间,*ST基础发布了关于使用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其公告内容显示,海南机场设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控 股子公司拟使用不超过 30 亿元人民币的闲置自有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对于投资目的,*ST 基础表示此举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拟利用闲置的自有资金进行低风险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投资,盘活资金,提高收益。

是不是很难想象?一家st公司“轻松”掏出了很多上市公司几年甚至十几年都赚不到的钱准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所以,*ST 基础到底什么来头,有怎么会如此有钱?

公开信息显示,海航基础设施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ST 基础),原名“第一投资招商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5月12日在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2002年8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海航基础是海航集团旗下专注于临空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的大型企业集团,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临空产业综合服务商。业务范围包括:临空产业园开发、机场管理、工程建设、物业管理、免税业务等。

业绩方面,2020年*ST 基础归属净利润亏损77.37亿元,同比下滑410.63%,绝对称的上是当时的亏损大户。

但2021年*ST基础因重整扭亏为盈,公司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亿元到6亿元;营业收入40亿元到5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80亿元到220亿元,同比2020年度重述调整后净资产增长约138%-191%。

重整被指侵害中小股东利益

时间拨回到2017年,海航集团突然遭遇流动性危机,而在历经两年半自救失败后,海航集团2021年在1月29日通过官方渠道以及相关上市公司齐发公告,宣告走向破产重整的“重生”之路。

同年2月10日,海航集团及旗下包括上市公司海航控股(*ST海航,)、海航基础(*ST基础)以及供销大集(*ST大集)在内的多家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此后3月13日,海南省高院裁定对海航集团等321家公司进行实质合并重整。

去年12月24日,海航集团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12月24日起,机场板块引战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控制权利,正式移交至战略投资者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海发控”)。

在此之前的一天,机场板块的上市主体*ST基础按照重整计划增加的约75亿股也正式上市交易,由于股本增加,*ST基础也进行了除权,除权后的价格为5.87元/股,按此价格计算,海航基础的市值达到约670.67亿元,较转增前扩大了近一倍。

不过重整计划虽已执行完毕并获法院裁定,但中小投资者的质疑却依然没有完全消散。

据悉,根据海航机场板块的重整方案,海发控入股海航基础的成本价只有2.59元/股(出资85亿获得33亿股,约占29%股权),而按照当时的价格来看,相当于五折“甩卖”,投资者的质疑也由此而来。

此外自22日复牌后,公司股价连续5个交易日跌停,此后仍继续走低甚至创出了近十年的新低。以此来看,普通债权人(抵债价格为15.56元/股)遭受的损失显然不小。

前方质疑尚未散去,*ST 基础今日又突然放出30亿元买银行理财的消息,自然就难以得到投资者的认可。

有网友评论表示,“这么多钱买理财?自己公司的股价已经跌成狗了,这就是破产重整的公司吗?买你们股票的,还有债权人赔的稀里哗啦”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告中*ST 基础表示公司不存在负有大额负债同时购买大额理财产品的情形,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不会对公司未来主营业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造成较大影响。

而截至2021年9月,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总负债为503.7亿元,资产总额为594.6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4.71%。从现在表现看来,公司或许是重整之后真的是有钱了。

或有望摘帽?

是否真的有钱现在尚不好肯定,但那股“财大气粗”的味道确实是有了。问题是,重整之后钱有了,业绩也成功扭亏,*ST 基础有望摘星吗?

对于这一点,公司也有所回应。今年1月14日,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表示,“如公司年报披露后满足《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1月修订)》第9.3.6条、9.8.6条规定的相关条件,公司将在2021年度报告披露后向交易所申请撤销股票退市风险警示、其他风险警示。”

而据其公布的信息显示,公司2021年度报告预约披露时间为2022年4月29日。距今仅剩2个半月时间,能否脱帽摘星就暂且拭目以待吧。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