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光伏茅”隆基股份公告称,公司证券简称自2022年5月16日起,由“隆基股份”变更为“隆基绿能”,公司证券代码“601012”保持不变。对于变更证券简称的原因,公司称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司战略布局和主营业务定位,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和公司价值。

布局光伏制氢业务

隆基股份主要产品包括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并为光伏集中式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屋顶开发提供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自2021年起积极布局和培育光伏制氢业务。在“碳中和”大背景下,隆基股份也备受追捧,2021年市值一度超过4600亿元。

隆基股份在上市之初的全称是“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2月变更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而隆基股份更名证券简称公告一出,便引发投资者热议。有人表示“不如改为隆基能绿”,“一周绿5天”;也有人表示“为什么不改名隆基红能或者隆基能红”,有人甚至戏称“可算找到跌的原因了”。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隆基股份此次更名之所以遭到投资者“吐槽”,主要是因为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表现不佳。公司股价在去年2月18日触及125.68元的历史高点,随后便开始震荡下行,一度跌至56.20元的低点,股价累计最大跌幅达46%。不过,公司股价自4月底以来有所反弹,阶段涨幅超20%。

5月11日,受光伏板块活跃带动,隆基股份盘中涨超5%,但截至收盘,最终收涨4.36%,报71.40元,较125.68元的高点仍跌了四成多,市值也从4600亿元降到了3865亿元。

“绿”字不仅可以让人联想到股价,更离不开隆基股份在业务上的调整,即光伏制氢,其制造出来的是绿色氢能。隆基股份成立于2000年,2014年之前主要在光伏产业链中的硅片领域发展,从事单晶硅材料的开发、制造和销售。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公司逐步转型,调整为“高效单晶光伏产品和服务提供商”,业务延伸至光伏产业链下游,自2021年起积极布局和培育光伏制氢业务。因此,对于公司此次更名,还有人推测道“难道是氢技术有进展了?”

新业务有估值弹?

在2021年年报中,隆基股份表示,为不断拓展光伏下游的应用场景,公司积极培育和推动BIPV和氢能等新业务发展,这也是其谋求转型的主要业务领域。

在氢能业务方面,公司于2021年成立了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氢能业务。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初步具备了订单获取能力和500MW生产交付能力,市场拓展与品牌营销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在BIPV业务方面,隆基股份还制定了BIPV产品开发及方案标准化,并建立起配套产能。2021年3月,通过收购森特股权成为二股东,把握入口资源。相对于常规组件,BIPV价值量更大、毛利率更高。根据森特股份公告,2022年预计与隆基发生25亿元左右的关联交易,交易产品主要为BIPV组件。

天风证券认为,隆基股份估值受到压制,主要是因为硅片业务成本领先优势被打破,在“组件一体化”方面,组件公司大都重复“盈利回升+市占率提升+远期看品牌”的逻辑,BIPV和制氢设备等新业务或为隆基股份带来估值弹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高成本是当前制氢大规模推广的主要难题。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曾对外称,把氢气成本控制到1.5元/方的水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目前煤化工公司大多光伏绿氢成本不低于2元/方,并且氢能大规模推广还面临储存、应用等许多难题,短期内或不能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成本上升致业绩承压

事实上,在隆基股份证券简称带“绿”背后,或是公司主营业务增长被按下了“暂停键”。

业绩面上,年报显示,2021年,隆基股份实现营业收入809.32亿元,同比增长48.27%;归母净利润90.86亿元,同比增长6.24%。拉长时间线来看,公司在2019 年、2020 年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06.40%、61.99%,2021年增速明显下滑。按单季度来看,隆基股份2021年四季度净利润也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同比下滑30.33%。

对于业绩的下滑,隆基股份将其归因于报告期内光伏产业链制造环节发展不均衡,主要原材料出现阶段紧缺,再叠加铝、铜等大宗商品涨价,行业开工率有所下降,产业链利润向上游转移,原材料供给不足制约着终端需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地面光伏系统的初始全投资成本为4.15元/W左右,较2020年上涨0.16元/W,涨幅为4%,其中组件约占投资成本的46%,占比较2020年上升约7个百分点。

同时,根据隆基股份2021年一季报,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5.95元,同比增长17.29%;归母净利润26.64亿元,同比增长6.46%。对比来看,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4.24%。(记者 刘敏)

标签: 光伏茅隆基股份更名 隆基能绿能 市值蒸发 布局光伏制氢业务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