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许予朋
2022年1月12日,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存量统计数据报告及2021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
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8.29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4.74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5.1个百分点。
社融方面,2021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31.35万亿元,比上年少3.44万亿元,比2019年多5.68万亿元。其中,2021年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37万亿元,虽比前值有所回落,但比上年同期多7206亿元。
12月信贷增量不及预期
2021年12月末,M2同比增长9%,比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为2021年4月以来的新高。
对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研究员冯柏分析认为,M2增速回升,一方面,人民银行于2021年12月15日降准0.5个百分点,有助于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加强货币派生效应;另一方面,财政加大支出力度,2021年12月财政存款减少约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减700多亿元,起到加大货币投放的作用。
贷款方面,2021年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13万亿元,同比少增1234亿元,专家普遍认为不及预期。
究其原因,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认为,当前疫情仍在延续、上游物价仍处高位,房地产行业融资情况虽边际改善但仍需保持政策定力,加之年末金融机构的信贷额度限制与信用风险犹在,企业投资扩张的意愿与能力尚未恢复。
温彬指出,从结构上看,企业部门贷款虽比上年同期多增,其中票据融资多增规模较大,体现了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仍然偏弱。但到2022年1月,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有望较快增长,票据强、信贷弱的局面将会得到改善。
全年来看,2021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对此,温彬认为,这体现了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展望2022年,王运金指出,稳增长目标下,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以及基建项目投入增大,有望拉动信贷增长;房地产政策可能向“稳预期”靠拢,满足优质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与居民刚需、改善性购房融资需求;制造业、新兴产业等产业政策也将进一步拉动投资与信贷增长。
财政发力拉动社融
社融方面,2021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3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206亿元。
从存量看,2021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9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1.6%;政府债券余额为53.06万亿元,同比增长15.2%,这两项构成对社融的主要贡献。
王运金认为,随着稳增长的政策目标进一步明确,人民银行于2021年四季度出台多项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碳减排、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加之财政发力与政府债券前置发行,社融增速已触底企稳。2021年12月新增政府债券1.17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多增4592亿元,显示出积极财政政策的超前发力。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高级分析师冯琳预计,伴随宏观政策持续向稳增长方向微调,特别是房地产融资环境回暖,2022年1月信贷和社融增速有望同步加快:进入1月以来,票据利率大幅跳升,显示银行放贷显著加速。另外,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恢复提前下达,一季度社融增速也会持续提升。
“总的来看,过去一年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M2和社融增速由降转升,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超过上年新增规模,对支持市场主体恢复和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了积极作用。”温彬表示,后续,货币政策将在支持“稳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人民银行已经实施了降准、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引导银行降低1年期LPR报价、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专项再贷款,部署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后续安排。未来,这些政策将持续发挥效果,货币、信贷政策会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力度,促进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