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许予朋
“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不唯行业,只唯优劣”,目前,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将消除对民营经济的各种隐性壁垒作为业务发展的方向,对各类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
真正做到公允地向各类企业分配资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合格抵押品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相对而言更容易出现不良贷款,可能会影响银行前中后台“敢贷愿贷”的动力。实际上,银行内部恰恰需要建立差异化的授信机制、考核机制,才能保证对外的“一视同仁”。
差别化的风险容忍度能为民营企业服务“加分”。记者注意到,目前,建设银行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质押、普惠型小微企业、涉农贷款等业务执行差别化风险容忍度,如果分行该类业务不良率不高于集团不良贷款率容忍度一定范围内,将予以适当加分。交通银行明确,包括民营企业等资产业务的总体风险容忍度为T(全集团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值)+3%……上述措施能够从制度层面促进基层机构、员工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服务。
差别化的授权机制能提升民营企业服务效率。兰州银行根据信贷资产质量、内控管理水平、风险把控能力等指标分值,对分支机构持续实行差异化、动态化授权。该行将授权档次细分为五档,按照任务目标、产品特征、贷款金额实行多维度弹性授权机制,适当下放审批权限,确保民营小微贷款高效审批。兰州银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1年下半年,该行为加大支小再贷款投放任务,将3000万元以下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权下放至分支机构。这样的方式,能让供给进一步追上需求。
此外,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还设置了特殊的考核政策,通过正向激励的方式,鼓励员工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敢贷愿贷”。中国银保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将普惠金融指标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解决小微业务条线“没绩效”的问题。目前,有的银行将这一考核权重占比提升至11%,并配置专项信贷资源和财务资源,鼓励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和客户新增;同时,加大对中后台管理部门的服务能效考核,提升对一线经营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技术支持。
机制引导下,银行内部资源进一步向薄弱环节倾斜,才能补齐短板,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
标签: 鑫日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