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杨 冯娜娜
憨态可掬“冰墩墩”、独具匠心“雪容融”……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带火了各种奥运周边产品。最近几天,在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的线下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等待购买“冰墩墩”的人群络绎不绝。而在线上渠道,“冰墩墩”也是瞬间售罄,购买者只能苦等补货。
借势冬奥,多家银行展开信用卡营销。《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发现,包括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均推出了开卡消费获赠“冰墩墩”的活动。作为个人信贷业务的基础工具之一,信用卡是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力点。目前,这种借助具体场景获客已经成为信用卡营销的主流方式之一。
多银行发冬奥主题信用卡
面对线下线上“一墩难求”的情形,不少消费者将目光投向冬奥主题信用卡。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现阶段,至少有8家银行推出了冬奥主题信用卡,其中,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还明确将“冰墩墩”作为“首刷礼”。
中国银行提出,6月30日前持中国银行北京2022冬奥主题信用卡,激活后连续3个自然月每月消费满1笔199元,即有机会获赠“冰墩墩”与“雪容融”吉祥物手办一套;民生银行称,申请民生银行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题信用卡或配发的民生银联-Visa双标标准白金信用卡,核卡后前3个月内,绑定支付工具连续3个月交易,每月满3笔,不限金额,能获赠冬奥会吉祥物;北京银行Visa北京2022冬奥主题卡4月30前成功申请并激活,可获得冬奥会吉祥物抱枕一个。
除此之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富邦华一银行推出了卡面为“冰墩墩”形象的冬奥会主题信用卡。其中,农业银行Visa北京冬奥会主题信用卡的激活首刷活动为“完成首刷的次月参与抽取北京2022冬奥会吉祥物玩偶、手办、抱枕等礼品”;建设银行北京冬奥主题信用卡赠送的是北京冬奥环保袋。
场景化营销成竞争利器
事实上,信用卡是银行消费金融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行零售转型的“兵家必争之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信用卡市场已经发展为成熟的买方市场,发卡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为7.98亿张,同比增长4.18%,而在2019年同期增速是11.38%。
尤其是随着监管制度的完善,信用卡业务精细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2021年底,银保监会曾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信用卡盲目发卡等行为进行约束。受此引导,各银行也在思考如何拓展存量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撬动潜在的增量客户。
增速放缓与规范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各银行开始转变营销思路,尽可能挖掘场景的价值。电商平台联名卡、视频网站联名卡、航空公司联名卡……针对特定场景和垂直群体推出的信用卡层出不穷。
挖掘信用卡长期价值
不过,基于特定场景实施的信用卡精准营销并不是近来才有,过往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信用卡研究专家董峥提醒,现在不仅要通过场景找到客户,更重要的是找到有某类消费需求的目标客户,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进而确定营销策略。这就要求银行与商家、平台的合作不能仅局限于导流层面,而是要沉下去,实现深入且持续联动。
以上述冬奥场景为例,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推出的冬奥主题信用卡将“知名雪场滑雪优惠折扣预定”“室内滑冰、健身单次58元”等列为特色权益,不仅权益的使用范围有限,各产品之间也没有形成差异化区分。如果缺少运营的持续性,后续恐怕很难留住客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