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许予朋
近期,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渣打中国”)发布了一则关于暂停接受信用卡申请的通知,引发市场热议。通知显示,由于信用卡业务战略调整,渣打中国已于2022年1月初关闭信用卡网上申请渠道,并拟从2月20日起暂停接受所有渠道信用卡申请。
现有信用卡客户不受影响
2月16日,渣打中国就“暂停接受信用卡申请”做出回应,表示该行暂停信用卡网上申请相关服务,是因为正在进行信用卡申请渠道的优化调整。待信用卡申请渠道优化完成以后,渣打中国将重启信用卡申请。与此同时,渣打中国强调,该行现有信用卡客户的日常用卡和到期续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4月,渣打中国成为在中国内地注册的首批外资法人银行。目前,渣打中国的营业网点已覆盖中国近30个城市。2014年6月,渣打中国正式宣布推出面向中高端商旅型、消费型客户的“渣打真逸”和“渣打臻程”两套信用卡,标志着渣打银行在中国正式推出信用卡业务。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目前渣打中国在中国内地具有较完备的零售业务条线,业务囊括存款、汇款、汇兑及财富管理等。根据年报披露的数据,2020年末,渣打中国实现税前净利润17.47亿元,同比上升2%;营业收入为65.29亿元,同比下降6%,主要受到净息差收窄的影响;总资产为2936亿元,同比增长25%,主要来源于金融投资、衍生金融资产及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的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渣打中国因违反信用信息查询相关管理规定,被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处以罚款230万元,并责令限期改正。时任渣打中国零售个人金融信贷部信贷总监陈燕来对上述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处以罚款10万元。
外资银行信用卡业务
存“水土不服”现象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向记者指出,目前,外资银行信用卡业务在中国还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一是客群定位受限。外资银行发卡多聚焦于中高端客户,需要资产、收入证明等,拓客范围明显不如本土银行。二是产品类型受限。相比本土银行设计各类新潮有趣的信用卡产品,与各种知名IP等跨界合作,不断拓展线下合作商户积累各类消费场景等,外资银行的动作相对缓慢。三是数字化程度不足。本土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在优化和提升客户体验方面动作频频,而外资银行在还款渠道、电话客服等高频功能方面不及本土银行。
苏筱芮表示,外资银行如要继续发展信用卡业务,应针对上述表现进行改进,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从产品、技术等层面进行提升。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