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局势升温之际,欧美几经踌躇,祭出了金融制裁“大棒”。

2月26日晚,美国、欧盟及英国发布联合声明,宣布要将俄罗斯几家主要银行排除在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之外,并限制俄罗斯央行的国际储备等,作为针对俄罗斯的最新制裁手段。27日,日本也表态“将加入该举措”。这些制裁举措将在几天内开始实施。

□本报记者 于晗

何为SWIFT?

SWIFT是专门为金融机构提供跨境信息和通信服务的组织。众所周知,目前,各国内部的金融机构支付清算由央行组织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完成,但跨境支付没有“世界央行”组织清算。因此,20世纪70年代,6家欧洲的国际银行发起建立了SWIFT,并由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15个国家239家银行参与,旨在搭建起一套安全的金融信息收发系统和标准指令语法,并为每个成员机构分配一个独特的代码作为身份标识(称为 SWIFT代码),从而得以高效执行跨境银行间报文通信。

目前,SWIFT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万多家金融机构,每天处理的金融信息高达4200万条,划拨资金以万亿美元计算,是国际支付清算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设施。

“通俗地说,SWIFT就是一些银行抛开邮电系统,自己搞了个电报系统,相互间的业务信息都通过这个系统传输。因为价格比邮局便宜、效率比邮局高、安全、规范等,现在几乎所有开办国际业务的银行都加入了这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传输的都是银行间的业务信息以及相关的交往信息,包括企业跨境结算信息和银行之间跨境清算信息。”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长刘晓春指出。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SWIFT本质上像是一个金融交易微信聊天群。它能让金融机构更容易地找到交易伙伴。”不过,作为金融报文系统,SWIFT只传递金融交易信息,不触及资金。相关资金跨境划拨清算主要由各国自行设立的支付系统完成。比如美国是由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负责这项工作,中国则由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完成跨境结算。

为何能被用作制裁工具?

中信建投宏观首席黄文涛表示,作为中立的公用事业机构,SWIFT不受任何单个国家控制,SWIFT自身也不会做出任何制裁决定,但需执行欧盟的制裁规定。目前,SWIFT由一个25人的董事会管理,除最初的成员美国、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瑞士各有两个董事席位外,其他国家最多一个董事席位,在亚太地区,除日本、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新加坡外,2012年新增加中国内地一名董事。此外,SWIFT受G10国家(美、英、德、法、意、日、加、荷、瑞典、瑞士)央行、欧洲央行和比利时央行监管。

“SWIFT根据比利时法律运作,同时必须遵守欧盟的规定,包括制裁。因此,在欧盟27国一致同意的情况下,欧盟出台相关制裁条例,从而达到对俄禁用SWIFT的目的。”黄文涛指出。

“按照美国长臂监管的‘最小接触原则’,只要涉及美国个人和企业、美元,甚至美国系统和设备,美国都可以启动制裁。”鲁政委说。

研究经济制裁风险防范体系建设课题的专家孙才华认为:“美国和欧盟金融制裁的威力,根源还在于美元、欧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

根据SWIFT平台发布的1月份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美元、欧元、英镑分别以39.92%、36.56%、6.30%的占比位居前三位,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由去年12月的2.70%升至3.20%,位居全球第四位。

制裁会产生多大影响?

“切断金融机构与SWIFT系统之间的联系,实际上就切断了金融机构与全球银行系统间的联系。”孙才华指出,对于被制裁实体来说,不仅美元、欧元,甚至是本币的跨境交易也会全面受阻。如一家金融机构无法使用SWIFT系统,则其基本上无法进行跨境收付款,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

因此,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美欧主要国家宣布禁止俄罗斯部分银行使用SWIFT系统,意味着“被选定的银行”将基本上将被排除在国际金融与贸易体系之外。所幸的是,此次美欧宣布的制裁只是将俄罗斯几家主要银行,而不是全部的金融机构踢出SWIFT系统。

不过,实施SWIFT制裁也是一把“双刃剑”。黄文涛指出,禁用SWIFT可能导致俄罗斯金融机构间支付清算产生障碍,影响其进出口贸易,亦可能造成国际能源价格波动。

“俄罗斯是能源等大宗商品出口大国,这些措施在损伤俄罗斯短期经济的同时,也会对全球经济构成冲击,欧美通胀压力会进一步加大,这些制裁措施几乎没有赢家,而造成的经济成本将由全球共同承担。”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向记者表示。不过,周茂华也指出,“如果某经济体构建一个与SWIFT类似功能的系统,影响会有所减小。”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