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李林鸾 实习记者 许予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民营、小微企业是稳就业的主力军,在经济稳增长、促创新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民营、小微企业发展一度遭遇困境。金融业迅速出手,通过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为民营小微企业重焕生机、稳健发展提供坚实土壤。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发展民营经济放在了重要位置,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同时,报告明确,“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这无疑为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注入“强心剂”,也激励着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

民营小微企业信贷资源保持充沛

强化内部资源倾斜、加强产品创新、用好政策工具......今年,在为民营、小微企业纾困方面,金融机构动力更足、工具箱更充实。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法规部主任綦相曾在今年7月指出,受疫情多点反弹和国际局势动荡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今年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确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有效的信贷需求与以前相比有所下降。为此,银保监会及时召开了座谈会、工作例会,印发42条助企纾困政策通知,督促引导银行统筹帮扶市场主体,助企纾困。

西南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主任、首席研究员方明向《中国银行保险报》指出,2022年以来,银行系统从四个方面加大了对疫情期间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许多银行在年初就明确民营企业服务目标,合理提高业务考核权重,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二是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在贷款方式上,很多银行根据民营企业经营实际,减少对抵押物的过度依赖,增加信用贷款投放。三是业务流程持续优化。许多银行通过推广预授信、平行作业、简化年审等方式,提高民营企业信贷审批、放款等环节时效性。四是多措并举减费让利。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年化利率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认为,对于经营受到影响、暂时失去还款能力的民营企业,绝对不能抽贷、断贷、停贷。这也是金融管理部门出台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障措施。此外,今年政策部门在为民营企业降低费用、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也出台了很多很好的政策。

一系列措施先后落地,从信贷数据上看,成果斐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3.16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前三季度增加3.94万亿元,同比多增4443亿元。截至9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可见,投向这一领域的信贷资源保持充沛。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保险报》注意到,商业银行已普遍按照金融管理部门要求,建立起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通过强化制度保障,进一步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可持续性。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10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10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8.2,与9月份持平,但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指数均出现回升。

为民企发展创新更多融资方式

金融服务好不好、可得性高不高,企业的感受最明显。

在以“小商品城”闻名的浙江义乌,民营企业嘉联化工有限公司无抵押、无担保,仅凭用电数据,就成功申请到了60万元信用贷款。这是工商银行创新“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开展“电e贷”试点的成果。

据悉,该业务主要依据企业用电相关数据信息,以用电信息、税务、结算流水、征信等信息数据来感知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为小微企业或小微企业主提供线上小额贷款融资服务。“小微企业因为缺少抵押物,普遍面临融资难。我们和国网义乌市供电公司合作推出‘电e贷’,依据企业用电量确定额度。”工商银行义乌分行客户经理陈杰介绍。

近期,在国家协调机制指导下,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了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而《中国银行保险报》注意到,汩汩金融“活水”,也流向了民营经济领域。

浙商银行首笔“发改委推送中长期贷款”业务的“主角”,就是一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浙江恒成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营辊环等硬质合金,是全球钢铁线棒材生产用辊环前三甲供应商之一。今年上半年,企业准备扩大产能,计划购买两台烧结一体炉,但困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浙商银行金华分行工作人员得知这一需求后,主动上门对接,从企业申报到完成授信批复变更及贷款投放,仅用了两个工作日。该笔贷款授信1200万元,本次提款127.20万元,期限3年,给予客户更长融资期限,有效缓解资金还款压力。

“用这笔贷款,我们立即采购了两台烧结一体炉,一台已经用上了,另一台正在调试。有了这两台新设备我们预计每年能新增80吨到100吨产能。”浙江恒成硬质合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一定挑战。方明指出,受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当前企业经营活动依然存在压力。企业经营难、资本市场价格下行,可能带来企业融资难。

围绕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目标,方明建议,银行业可进一步为民营企业“无贷户”提供低息首贷支持,针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年贷款支持。设立国家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为银行提供贷款提供一定杠杆比例的担保。创新民营企业贷款资产抵押债券产品,增加银行放贷资金来源。

赵锡军认为,围绕民营企业普遍缺乏合格的抵质押物这一特点,金融机构应加强科技赋能,以解决民营企业授信信息不完整不充分的问题。同时,金融机构也应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共同推出征信保障等化解风险的手段,提高民营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帮助企业达到获得融资的标准。

标签: 金融机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