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艳霞
3月27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举行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表示,要从总量、质量、增量三方面看待公司2022年成绩单。总量上,中国太保全年保险业务同比增长8.7%;质量上,寿险新业务价值逐季向好;增量上,集团客户数持续增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针对当前的复杂环境,孔庆伟认为,要成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引领者,有3个基本因素:第一要坚持价值核心,将长期、底线思维贯穿经营的全流程;第二要有创新活力;第三要坚持负债端的品质管理。
会上,中国太保管理层还就寿险转型、产险高质量发展、大类资产配置、防范金融风险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寿险转型效果符合预期
2022年,太保寿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253.43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新业务价值92.05亿元,同比下降31.4%。
当前,太保寿险正在持续推进“长航”转型落地,驱动发展模式转变。太保寿险总经理蔡强介绍,“长航”转型推行18个月以来,效果基本上符合预期,个险渠道、多元渠道、客户服务、“产品+服务”等各个项目都已经落地到位。下一步,公司将通过内勤的组织管理模式升级,激发各层级组织活力,全面适配外勤的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夯实“长航”转型成果。
太保寿险董事长潘艳红进一步表示,过去一年,受外部环境的挑战和疫情影响,寿险转型非常不容易。但最困难的时候已过去,今年以来各项指标呈现出向好态势。
谈及寿险转型的最大挑战,潘艳红坦言,时间是最大的约束条件。“我们整体的顶层设计在向分支机构推动的过程中,大家就感到时间不够用。”她还表示,在转型过程中最难得的是公司上下对转型的方向形成了高度的统一,后续将保持定力,保持转型方向不动摇。
谈及市场热议的增额终身寿险,中国太保总精算师、财务负责人张远瀚表示,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增额终身寿险是一款比较好的产品。但应根据不同的利率情况考虑不同的保险产品形态,随着未来利率持续下行,采用分红险来设计增额终身寿险会更好。
产险注重高质量、可持续
2022年,太保产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725.83亿元,同比增长11.6%;综合成本率97.3%,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表示,2022年公司的新能源车保费增速超过90%,业务成本稳中有降。公司已经建立了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保险发展研究中心,新能源车保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3.7%,高于整体车险市场占有率。
面对车险综改的挑战,以及新能源车险、新兴市场的发展机遇,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表示,公司一直关注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制定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两大目标,即在经营上要体现高质量,在发展上要体现可持续,公司内部称为:有效益、可持续、精细化、有韧性。
顾越介绍,在战略方面主要包括三大重点。一是着眼于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不断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在绿色保险、科技保险以及“三农”保险领域的创新布局。二是着眼于经营有韧性,在持续加强既有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化能力建设。三是着眼于管理的系统性,在既有科技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建设数字化体系。
对硅谷银行没有风险敞口
2022年,面对资本市场的波动和信用风险的加剧,中国太保坚持基于保险负债特性并穿越宏观经济周期的资产配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太保管理资产达2.72万亿元,较2021年末增至4.7%。2022年,该公司总投资收益率4.2%,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率4.3%,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对于2023年的资产配置,太保资产总经理余荣权表示,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利用利率高点,逐步加大长久期利率债的配置;第二,在权益投资方面重点考虑波动性和长期收益性的平衡,一个方向是增配高股息、业绩稳定的行业龙头,另一个方向是布局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方向的成长优质公司,包括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消费服务和医疗健康领域以及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专精特新、能源安全和产业链安全等方向;第三,另类投资方面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导向,重点在区域协调、乡村振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住房保障、城市圈建设等方面进行布局。
近期美国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的风险事件一度令全球市场的恐慌情绪升温,同时也引发国际市场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担忧。
“中国太保及时进行了风险排查,从我们目前的投资领域来看,没有涉及这些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中国太保总裁傅帆表示,上述风险事件还在持续发酵当中,全球经济金融的不确定性还在增加,特别是金融领域的流动性风险依然值得警惕。对于保险行业而言,资产负债期限的匹配依然是无法回避的一个挑战,必须通过加强流动性和集中度的管理以及应急机制的完善,尽可能地防范和化解期限错配的风险。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