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娜娜
【资料图】
4月3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23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回顾2023年一季度全球和中国经济金融运行以及全球银行业运行情况,展望2023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报告》预计二季度GDP增长7.6%左右。
美欧银行业流动性风险将继续演化
关于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报告》认为,2023年一季度,全球经济走势好于预期,欧美经济下行速度放缓,全球供应链紧张状况缓解。美欧央行继续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元流动性持续收紧,风险资产价格大幅缩水,国债等固定收益产品估值暴跌,诱发美欧银行业流动性风险,全球避险情绪升温。
展望二季度,全球经济在消费、就业、通胀等领域的结构性矛盾和分化特征将更加明显,将对全球经济增长形成更多拖累。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两难困局,美欧货币政策紧缩步伐可能分化,将呈现“美鸽欧鹰”政策格局。美欧银行业流动性风险将继续演化,全球流动性持续收紧,跨境资本延续回流美国趋势。美元指数或将从高位继续回落,全球股市持续承压。
《报告》还分别对发达经济体产业补贴政策、全球贸易发展新格局、全球流动性紧缩与外汇市场脆弱性、俄罗斯经济金融韧性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分析。
二季度GDP或将成全年高点
关于中国经济金融形势,《报告》认为,2023年一季度,随着疫情影响明显消退,稳经济政策靠前部署,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生产和需求两端改善,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显著好转。内需回升在一定程度上抵补外需放缓压力,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预计一季度GDP增长4.1%左右。
展望二季度,中国经济将全面进入疫后修复期,消费有望延续较好恢复势头,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将继续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逐步企稳,出口增速有望筑底修复,降幅或继续收窄。加之2022年同期基数较低,预计二季度GDP增长7.6%左右,增速较一季度上升3.5个百分点左右,或将成为全年高点。
《报告》认为,考虑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仍需时间,政策稳增长的取向不会变化。未来政策要提高稳定性,着力推动形成经济好转、内生动力增强、预期改善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循环。同时,国内外经济发展正处于此消彼长的变动期,要密切关注、研判外部风险及其外溢影响。
《报告》提出六点建议:灵活调整政策侧重点,推动市场主体预期改善;金融政策要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推动经济持续企稳向上;持续聚焦稳就业、稳信心,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加强项目建设资金保障,提振民间投资信心;积极营造有利于外贸发展的环境,加强对外贸企业的综合服务保障;延续供需两端政策支持力度,稳固房地产复苏基础。
中国银行业经营持续向好
关于全球银行业发展形势,《报告》认为,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面临众多挑战,主要经济体持续大幅加息导致金融体系动荡,银行业经营压力加大,资产规模有所收缩,一定程度上影响盈利增长,资本补充持续受阻。
《报告》认为,相对而言,中国银行业经营环境总体向好,经济复苏内生动能逐渐增强,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发力,金融监管聚焦抓改革、补短板、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金融行业整体稳健发展,形成良好竞合生态。
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业持续向好,规模保持较高增速,盈利水平企稳回升,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情况良好。总体来看,后疫情时期,全球及中国银行业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革,亟须开拓发展新局面。
硅谷银行倒闭启示
对于“硅谷银行倒闭的原因、系统性风险前景及政策启示”,《报告》认为,硅谷银行宣布破产倒闭原因有三点:一是美联储过山车式变化的政策周期,给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风险挑战;二是客户类型单一,资产扩张显著偏离主业,市场风险暴露急剧攀升;三是流动性风险及声誉风险管理缺位,引发挤兑潮直至宣布破产。
《报告》认为,硅谷银行倒闭的后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美国金融政策与监管当局的政策取向。美联储为应对通胀的加息政策是否调整,美国财政部及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对于保护存款者权益的承诺和应对资源的充足性,都会影响市场信心。二是美国中小银行处于类似硅谷银行经营模式的数量。是否还有更多银行暴露于美联储此轮货币政策大调整的风险冲击之中,这些银行可能形成羊群效应,导致踩踏风险。三是金融机构之间交叉传染风险的程度及其信息透明度,要避免出现2008年雷曼危机事件的重演。
对于美国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给全球银行业经营管理及监管带来的新启示,《报告》认为有四点:
一是及时摸排好相关风险敞口,处置潜在风险。二是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要顺应宏观经济金融走势,准确预判,提前布局,牢牢把握市场脉搏。三是强化全面风险管控意识与能力建设。四是关注金融政策的顺周期效应,强化对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力度。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