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骏 本报记者 许予朋
6月1日,第十一届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正式启动。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从江西省处非办获悉,针对防范处非工作中存在机制不完善、基层基础薄弱事多人少、非法集资花样多追踪难、存量案件难处置难化解等难题,江西省处非办集中精力做好“未雨绸缪”“织网盯牢”“群防群治”“攻城拔寨”工作,防非处非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资料图】
据悉,目前,江西省防非处非工作已进入“越重视防范,风险越小;风险越小,越能集中精力防范”的良性循环。今年1-4月,全省新发涉嫌非法集资刑事案件保持“三降”态势,案件数量、集资金额、参与集资人数分别同比下降5%、75.45%、25.87%。
构建防范非法集资“天罗地网”
捋顺工作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是江西省处非办做好相关工作的关键之一。据介绍,在机制建设方面,江西省处非办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问责机制,进一步压实各地各部门处非工作责任。与此同时,江西省处非办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中设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贡献奖,调动广大干部防非处非积极性。此外,江西省处非办还举办了2023年江西省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培训班,解读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提升领导干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
为进一步将非法集资行为扼杀在萌芽之中,江西省处非办从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紧密织牢线上线下监测预警网络,牢牢构建防范非法集资“天罗地网”。
一是建设“赣金鹰眼”平台,将50类高风险行业的18万余家企业纳入监测范围。目前,该平台已累计发现1137家高风险企业,25.07%发案企业被平台提前预警,系统预警的企业20.67%被查实为非法集资,达到“两个20%”的目标。二是建设覆盖全省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通过对全省网格员业务轮训、举报奖励、考核督导等方式,有效激活风险防控的基层“神经末梢”。
三是强化资金异动监测。江西省处非办会同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保监局建立非法集资资金异动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对重点案件开展责任倒查,不断规范线索报送处置流程。四是调动群众举报积极性,畅通举报渠道,出台并完善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办法,落实举报奖励机制,已累计兑付举报奖励182笔、16.77万元。
为老百姓挽回经济损失11.5亿余元
在防范非法集资的同时,做好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工作,通过强化行政和刑事处置举措来帮助群众挽回损失也至关重要。
据了解,近年来,江西省处非办出台非法集资行政执法系列配套制度,印发制作统一执法文书,推广执法典型案例;建立省市县三级221人行政执法队伍,指导对非法集资存量风险行政立案7起、涉案金额86631万元、涉及人数4983人。为提升刑事处置效能,江西省处非办会同政法部门印发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指导意见、证据标准指引、追赃挽损指引等指导性文件,指导做好调查取证、追赃挽损、资产处置等重点难点工作;联合省公安厅明确联合执法要求和案件移送程序,构建行政处置和刑事打击并重并举新格局。与此同时,江西省处非办持续推动消化存量案件。自2018年起,组织开展两轮存量案件处置攻坚,累计化解存量案件690件,化解率达到86.7%,2018年前立案案件基本清零。2022年,共为3.3万集资参与人挽回经济损失11.5亿余元。
此外,江西省处非办还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推动宣传教育进机关、进机构、进企业、进网络、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非法集资。比如,面向老年人,江西省处非办联合省委老干部局组织开展养老反诈宣传进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活动234场。充分发挥各类渠道力量,在电视台、报纸、微信、微博、公交、地铁、电影院等各类渠道投放公益宣传片,营造铺天盖地的宣传氛围。江西省处非办举办的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日云直播活动,获得上万人次评论和16万余人次点赞,累计观看人数达到115万人次。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