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天眼查显示,阿里健康大药房(南京)有限公司、阿里健康大药房(广州)有限公司相继成立,两家公司均由阿里健康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此举引发投资者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互联网医疗迎来新一轮风口。而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消费者恢复到医院就诊、线下药店买药,医药电商活跃用户规模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去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对互联网医疗平台药品销售、问诊模式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寻找新的盈利点、拓宽服务边界已成为各大平台亟须解决的问题。实际上,线下医药,实体连锁药店一直是阿里健康发展的方向之一。不过,有业内人士提出,如今线下零售药店市场饱和,本身的竞争已相当激烈,加上投入成本高,对于阿里健康而言,是否是应对线上监管加紧、红利消减的良策?
记者直击:大德路阿里健康大药房多地招人
1月9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位于广州大德路的阿里健康大药房贴出了招聘公告。公告显示,招聘岗位包括药店店员、执业医师、药店店长。招聘区域包括广州、佛山、深圳等。记者留意到,1月6日,据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阿里健康大药房(南京)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桂枫,注册资本1000万元。4日,天眼查App显示,阿里健康大药房(广州)有限公司日前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章泽,注册资本1.1亿元。据股东信息显示,上市两家公司由阿里健康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健康大药房于2008年11月6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恒浩,注册资本为8亿元。阿里健康大药房隶属于阿里健康,门店集中布局在全国核心城市。
对于拓展线下实体店,阿里健康除了建立自营店铺外,早在2018年,阿里健康宣布向漱玉平民大药房注资4.54亿元。在2021年7月,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据该公司2021年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阿里健康在该公司持股比例8.41%。
国家卫健委推进行业合规线上医疗迎强监管
受疫情影响,2020年开始,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新一轮的迅猛发展。阿里、京东、美团等巨头纷纷加码,竞争愈发激烈,更有叮当快药、字节跳动、拼多多等新进选手。
一方面是资本投资的热潮,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在去年下半年出台的政策规管。去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据了解,上述《意见稿》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销售药品模式、问诊模式皆提出更严厉的要求,强调要先方后药、首诊线下,也明确提出要禁止以药养医。同时规定,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接诊,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接诊。
其时,受消息影响,多只互联网医疗股股价应声下跌。据wind数据显示,近60日以来,阿里健康股价跌幅达到42.28%。至截稿时,阿里健康股价报6.28港元/股。去年2月,阿里健康股价曾一度触及30港元/股高位。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表示,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加速了互联网医疗爆发式发展。行业野蛮生长的同时,误诊错诊、医生资质良莠不齐、虚假审方、先购药后补方等问题时有发生。《意见稿》从医疗机构监管、人员监管、业务监管等方面对互联网诊疗进行全方位监管,让互联网医疗进入规范、安全、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新规出台将令行业中部分不规范的线上问诊行为出清,短期内或不利处方药销售放量。受政策影响,资本市场对医药电商发展前景的担忧情绪发酵。
线下零售药店饱和竞争激烈
目前众多大型的互联网医药平台,营收来源主要是靠医药电商。上述《意见稿》发布,意味着将引来行业新一轮洗牌,众多平台的盈利模式须调整。
据阿里健康2021年中期报告显示,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收入93.58亿元,同比增30.7%,利润亏损2.32亿元,经调整后利润仍亏损2.83亿元。2020年同期,阿里健康实现利润2.79亿元,经调整后的利润为4.36亿元。
阿里健康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医药电商、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等板块,医药电商是占大头。具体来看,报告期内,阿里健康医药电商业务收入达91.3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中,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81.2亿元。自营药房中,药品收入占比达64%,处方药业务收入增长127.3%。
对互联网医疗平台而言,线下零售药店是否再度成为机会?近年,零售药店饱和,竞争激烈已是不争事实。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药店门店总数达56.1万家,其中单体药店门店数量为24.19万家,连锁企业门店数量31.91万家,连锁率提升至56.88%。(全媒体记者文静)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