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落地,一夜多出200多万元首付”“一觉醒来,突然没了购房资格”“离婚购房的路彻底被堵死了”……今年以来,全国进入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高频周期,仅7月,密集发布的调控政策就多达66次,刷新了楼市纪录。进入8月以来,继8月2日浙江金华发布新政落实三年限售及二手房参考价后,仅8月5日当天,就有杭州、成都、北京3个热点城市发布调控新政。
调控政策密集出台
在8月5日当天,首先公布新政的是杭州。
杭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进一步升级限购,规定落户未满5年的户籍家庭连续缴纳社保满2年,非户籍家庭连续缴纳社保满4年,方可在限购范围内限购1套住房。此外,杭州还对新房销售“摇号”方式及市场秩序规范进行了完善。
同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商品住房限购政策的公告》,明确自8月5日起,夫妻离异的,原家庭在离异前拥有住房套数不符合本市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规定的,自离异之日起3年内,任何一方均不得在本市购买商品住房。
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则发布了《关于加强赠与管理和优化购房资格复核顺位相关事宜的通知》,强调房屋所有权人将住房赠与(包括赠与部分份额)直系亲属的,若受赠人不具备购房资格,则赠与的住房自产权登记之日起5年内,仍计入赠与人家庭住房总套数审核购房资格,同时,还要计入受赠人名下。
随后几天,惠州、内蒙古、义乌等地也陆续发布了楼市调控政策。
8月9日,惠州被住建部约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对购房政策进行了收紧,严格执行新购住房三年限售政策,重点片区暂停向区域内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出售新建商品住房。
8月9日,内蒙古住房资金中心发布政策,明确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浮。此次政策体现了各地政策继续收紧的导向,尤其是二套房领域。
8月10日,百强县义乌也加入到调控大军,发布限售政策,要求凡在义乌区域新购买的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在取得《不动产权证》满3年后方可上市交易。
全方位补漏收紧
限购、打击假离婚骗取购房资格、管控赠与……虽然各地调控新政的角度各有不同,但体现的都是对投机炒房的抑制,对购房秩序的规范,进一步说明了当前“限购打补丁、政策必从紧”的导向。
“自2017年北京颁布系列限购政策实施以来,离婚购房的情况呈扩大趋势,仅近一段时间来看,就有约14%的房屋交易属于离婚家庭购房。”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既影响了调控的效果,也容易产生一系列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对于北京的家庭来说,难以再通过离异方式骗取购房资格,同时也堵住了借假离婚来变相炒房的漏洞。而杭州今年以来已经出台了升级限售、提高房贷利率、叫停宅地建商墅等政策,如今再次对调控措施进行了“打补丁”升级。
中房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房地产调控多达352次,而2020年同期为336次。从单月来看,7月房地产调控政策井喷,自上而下密集发布的调控政策多达66次,刷新年内纪录。
截至8月初,包括7月29日刚刚被约谈的金华和徐州等5座城市,住建部已约谈或督导了近20座城市。其中华东地区占比接近一半,目前已有上海、杭州、无锡、合肥、宁波、南通、金华和徐州等先后遭到约谈或督导,并从多个方面收紧了调控政策。
形成政策联动机制
事实上,监管部门对“房住不炒”的要求从未放松。7月23日,住建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同时对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等方面提出了细致的监管要求。
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这是在国家部委层面发布的文件中,首度覆盖了房地产全链条管控,形成了监管闭环。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租赁住房,落实用地、税收等支持政策。
记者梳理各部委和各地出台的调控措施发现,对二手房市场的价格管控以及房地产金融管控成为楼市调控的重点方向。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则认为,目前在住房端、资金端和土地端的政策已经形成了联动效应,通过建立“人、房、地、钱”的联动机制,共同引导市场逐渐回归平稳。
在严跃进看来,进入下半年,房地产调控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地方政府调控主动性增强,近期各地政府都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促市场健康发展;二是调控的“颗粒度”明显变细,即不断针对各类钻政策漏洞的行为,全方位进行“打补丁”;三是有针对性地对人才购房环节、意向登记环节、本地户籍购房环节等刚刚升温的炒房行为进行重点打击,预计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管控力度依旧从紧,市场降温概率增大。(孙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