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继续扩大回购,将股份回购计划的规模由原先的150亿美元扩大至250亿美元,回购将持续至2024年3月底。此举创下中概股回购规模纪录。根据此前公布的股份回购计划,截至2022年3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共回购5620万份美国存托股(相当于约4.496亿普通股),总额约92亿美元。
阿里巴巴的此次回购计划,是其近三个季度以来第二次宣布扩大回购股份规模,反映其对未来持续增长信心十足。市场立刻作出强烈反应,港股股市高开高走,直接带来了恒生指数的上涨。23日,港股互联网ETF持续拉升,涨近6%。
与此同时,阿里股价大涨,也联动着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热门的中概股股价也开始大幅上涨。如22日当天爱奇艺涨超24%,哔哩哔哩涨20%,拼多多涨将近19%,叮咚买菜涨超14%,腾讯音乐涨超9%。
多个中概股企业的股价不仅大幅上涨,还加入了采取“回购行动”的浪潮之中。就在3月22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正式宣布决定行使股份购回授权,以不定期按最高总额100亿港元,于公开市场购回股份;此外,BOSS直聘也发布公告称将在未来12个月内最多回购1.5亿美元的股票。
此前,腾讯、京东等面对股价下跌的情况,也已纷纷加入回购大军。腾讯今年开年以来的回购金额已相当于其2021年全年回购规模25.99亿港元的84.51%;2021年年底京东已将回购计划授权由20亿美元增至30亿美元。
23日,港股上市的小米集团上涨4%,美团上涨2%,快手上涨6%,阅文集团上涨8%,微盟集团涨16%。24日,阅文继续上涨,联想集团也有所上涨。
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此次阿里的回购计划,不仅向市场证明了自身对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和对财务状况的自信,还在很大程度上稳定并提振了资本市场对未来互联网行业的信心。
但中概股“回购潮”是否真的到来了呢?张毅则表示,中概股互联网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蓝筹型”企业以及“挣扎型”企业,对于“蓝筹型”企业而言,如腾讯、京东、拼多多等,“回购潮”可能会就此掀起,但对于“挣扎型”企业而言,“回购”对此类企业来讲意义不大。
兴业证券研究也显示,从历史数据统计看,大规模的公司回购往往预示着阶段性底部,并且后续均伴随着一波上涨行情。不过,有券商互联网行业分析师认为,回购并不能保证股价“护盘”成功,二级市场走势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中信建设方面认为,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资本市场将进入到较为友好的政策环境中,将有利于投资者与投资者重拾信心。(记者林曦实习生潘桂怡)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