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冰淇淋事件持续发酵。你见过用反问句道歉的吗?
今天上午九点,MINI 中国官方微博再次发布一则道歉声明。
【资料图】
这份声明,简单说了一下这个冰淇淋到底是怎么领的,app 领券,每天 300 份,除此之外," 预留了非常少的一部分给我们现场非常辛苦的同事 ",视频里的四五个 " 老外 " 就是同事,他们有员工胸牌。
言外之意似乎在说,这是现场非常辛苦的同事,你再不理解就是真的不讲道理、不讲人情味了。
再往下看,更让人恼火的来了。拿事件中的 " 两位礼仪小姐姐 " 当挡箭牌,说她们都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反问大家," 可不可以请大家给她们多点宽容和空间?"
就是这句反问引爆了更多网友的愤怒。事件一开始,大多数人反感的、针对的,从来都不是、也不应该是两个小姐姐的个人问题,她们只是企业普通的打工人,有什么权限决定这个冰淇淋到底怎么发放呢?她们的工作方式和态度确实存在问题,但不管怎样,那也是工作流程和公司态度的一种 " 表达 "。
大家真正反感的是什么?是企业从始至终都没有正视问题本身,所以不管怎么说是 " 郑重道歉 " 都显得是轻描淡写、避重就轻。就像这句反问,就好像是在说,你再揪着这个事情不放,那就是不给宽容和空间了。感觉像是,走投无路,把两个员工拉出来,跟网友打 " 苦情牌 "。
是的,网传的视频,反映的只是一个片段,不足以还原全部真相。但是,视频里大家听到的零零碎碎的几句话, " 因为他们是海外账号 "" 海外账号下载不了 ",这些从头到尾,官方都没有正面回应。
员工说的 " 那个券每天是限量的 ",最新的声明确实是解释了,app 领券,每天 300 份,这就是限量。但是这个限量,针对的到底是什么人群呢?是不是一部分人去领,就是要凭 app 上领的券,而另一部分人," 刷脸 " 就行呢?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同事,就算是真的,把客户体验放在一边、自己人优先的做法是不是也值得反思一下呢?
宝马冰淇淋,热搜上挂了两天,官方道歉了两次。昨天说 " 管理不细致 "" 工作人员失职 ",到底怎么回事一个字没说。
过了一晚上,吃上冰淇淋的 " 老外 " 全变成 " 同事 "。是同事为什么早点没说?这事本质上根本不是现场员工个人的问题,怎么早点不说?为什么要等到有人跑到员工账号上网暴了才说要给她们宽容和空间?
这篇公关文,满满的言外之意都是:我已经道歉了,不要无理取闹了好吗。嘴上说着对不起,心里还是高高在上,只可惜现在的消费者真的不吃这一套了。
最后想说的是,批评针对的是企业,不是个人,法治社会,理性发声,拒绝网暴。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