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一家销售锂电池隔膜的企业,那个时候锂电池隔膜的技术和生产全被美日企业垄断。

“不仅售价贵,供应量少,买东西还得被人审查资格。由于锂电池隔膜技术可用于特种行业,向中国企业的技术转让是绝不允许的,美日企业也不会在中国设厂生产。”星源材质董事长陈秀峰说,企业做出要自己生产的决定,就意味着要打破技术垄断,解决“卡脖子”难题。

十多年过去了,星源材质成了中国率先实现干法单拉隔膜制备技术的企业;中国第一家同时拥有干、湿法制备技术的企业;全球第一家提出动力锂电池隔膜的企业;中国第一家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的锂电池隔膜企业……

从无到有,再到行业诸多第一,星源材质成为了全球锂电池隔膜行业领跑者。走进星源材质一楼的展厅,韩国LG化学、三星SDI、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欣旺达等国内外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的供应名单引人注目。

去年,星源材质的锂离子电池隔膜销量7万方米,同比增长102.20%,国内市场占比18%,全球市场占比13%,全球行业销量排名前三。

“疯狂”决定

自主生产隔膜

2002年,锂电池的四个主材——负极、正极和电解液等三个已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只有隔膜迟迟不能实现国产化。

一边是国内产业受制于人的现状,一边是丰厚的利润吸引,面对供应商说涨价就涨价、说断货就断货的局面,陈秀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研发生产锂电池隔膜。

在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生产中,隔膜是技术门槛、资金门槛最高的环节,这对于私营企业经营者而言,巨大的资金投入与风险并存。星源材质联合四川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国内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经过多次的沟通和相互了解,他们决定投入到这场“小兵对战神”的挑战当中去。

从2003年开始,星源材质前期贸易赚的钱基本都砸进去了,投了几千万进去,却迟迟不出产品。后来陈秀峰只能通过股份不断地转让,吸引风投、融资贷款坚持下去,他坚信一旦投入市场,回报肯定非常丰厚的,但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七年。

2006年,星源材质就在锂电池隔膜产业化技术上取得突破,解决了湿法制造隔膜的关键技术问题,产品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技术标准;2008年,公司在锂电池隔膜干法制造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至此,星源材质成了全球同时拥有干法、湿法两种制备工艺的锂电池隔膜制造商。2008年,星源材质的技术创新被列入科技部“国家863计划”,这给中国锂电池隔膜的自主创新贴上了“官方认证”。

直到2009年,星源材质生产的隔膜才正式投放市场,实现了隔膜销售零突破。产品一问世,迅速实现进口替代,干法隔膜开始向比亚迪、中航锂电等一线锂电池企业供货。

星源材质的产品一进入市场,迅速让曾经最高卖到十几美元一方米的进口隔膜,拉低至每方米5元人民,比10年前降了十倍不止。而国产干法隔膜的价格,可以做到当年进口隔膜的1/30。

前瞻谋划

转战动力锂电池隔膜

早在十多年前,恰逢国家进行战略转型,新能源的概念逐渐火热,锂电池作为新能源领域内的重要发展方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2010年,星源材质在深圳市光明新区投资兴建的占地3万米,建筑面积达7万米的全国最大的动力锂电池隔膜制造基地——华南制造基地顺利落成,并于当年11月18日顺利投产,加快了新能源关键战略产业——锂电池隔膜国产化进程,这同时标志着星源材质技术水、规模、产能同时迈入了行业的最前列。

2015年,星源材质在合肥庐江开始分期完成锂离子电池隔膜产能建设。如今,合肥星源已满产满销,供不应求。星源材质常州年产3.6亿方米湿法隔膜项目已建设完成并向客户大批量供货;超级涂覆工厂项目建设也在顺利推进并已向客户供货。

国际化布局

持续创新成领跑者

2010年,星源材质在深圳建成华南基地,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锂电池隔膜专业制造商。

2011年,星源材质的隔膜涂覆技术和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全球第一家同时具备干法、湿法和涂覆制备技术的企业。

2013年,星源材质的基地规模、管理水、产品品质都达到国际级水,在强度等指标上甚至超过同类产品,击败美国对手,成为全球动力电池巨头韩国LG化学的干法隔膜唯一供应商,也实现国产隔膜出口零突破。

2013年起,星源材质产品正式批量出口供货LG化学,这是中国隔膜第一次批量“出海”,自此开始走向世界。2017年和2018年,星源材质与三星、松下、SAFT、日本村田、A123、AESC等国外知名锂电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中国锂电池隔膜领域最大的出口企业。(深圳商报记者 甘雄 苑伟斌)

标签: 星源材质 曾经 业界小兵 全球 锂电池隔膜行业 领跑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