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四红)10月21日,2021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平行论坛举行,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表示,当前,我国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及性、可承担性以及服务质量都有显著提升。

肖远企指出,普惠金融服务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供需主要矛盾在不同阶段不断变化,在服务供给上需要及时调整,这些都需要慢功。当前,发展普惠金融尤其要在两个方面做细做实,提高服务的精准性。

一是要发现和满足真实金融需求。近几年来,我国普惠金融机构数量和资金数量都增长较快。目前我国县域平均已有8.8家银行,服务网点平均有55家,过去在县域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现在大型银行、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都在县域设立了网点;另外县域保险机构数量平均有11.9个,保险网点多达26个,数字金融的运用也大大丰富了县域金融的供给;此外资金成本下降比较快,目前银行普惠信贷平均利率为5.68%。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除了数量增加和成本下降外,还要关注真实金融需求的变化。比如当前老百姓对大病保险、长期护理险以及巨灾险、农业险需求很大,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既有利于快速恢复生产生活减少损失,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因病致贫、因灾返贫,同时使需要照护的老年人能够通过商业渠道得到较好的护理。这些都是普惠金融真实的金融需求,需要我们的金融机构去发现、去满足。”肖远企称。

二是要提供可以熨平经营周期和收入波动的金融服务。实际上,小微企业主、灵活就业者以及广大农村居民受经济环境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经营周期变化与收入波动都比较大。“比如说外出务工人员每个月的收入都可能相差很大,有时工作满负荷收入较高,有时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找不到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没有或者很少有收入,在收入高时,对信贷的需求不大,但在收入低的时候,由于存在刚性支出或者紧急财务支出,需求就比较高。” 肖远企强调,金融机构必须善于在评估风险基础上,提供在期限、使用条件和还款安排等方面更具弹性,更有稳定预期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情形下的金融需求,防止客户因经营周期发生变化和收入波动而停止生产、影响生活。

标签: 条件 性的 弹性 更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