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玻尿酸王者:华熙生物能否稳坐宝座?)


随着“颜值经济”大热而被推上神坛的华熙生物,以玻尿酸原材料起家,曾有过千亿市值。但截止4月25日,华熙生物最新市值为585.10亿元,相比去年的最高点已缩水近千亿元。据2021年报显示,华熙生物正面临着原料业务占比下滑、增收不增利和销售费用猛增的困局。逆势之下,华熙生物如何破局?

增收不增利 原料业务占比下滑

2019年11月,华熙生物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此后乘着医美行业飞速发展的东风,一度成为科创板市值排名前十。但近几年以来,尽管营收大涨,但华熙生物的扣非净利润增速远低于营收增幅,且其玻尿酸原料产品的收入增长几乎停滞,在2020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高毛利却换不来高利润,如今的华熙生物已不复当年之勇。

据2021年报显示,华熙生物的营收为49.47亿元,同比增加87.93%;净利润为7.82亿元,同比增加21.13%;扣非净利润为6.63亿元,同比增加16.74%。

表面上看,营收与净利润双双实现增长,但对比此前的数据来看,2018年至2020年,华熙生物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为88.34%、35.16%、0.13%,处于连续急速下降态势。

2019年至2021年,其净利润分别为5.85亿元、6.45亿元、7.82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67亿元、5.68亿元、6.63亿元,远远低于营收增幅。此外,其毛利率也从2020年的81.41%下降至78.07%。其行业对手爱美客净利润同比增长118%达到9.57亿元,相比华熙16%的净利率,爱美客净利率高达66%。

自2020年后,华熙生物原料业务的发展严重遇挫,其营收在2020年更是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也成为同期公司唯一收入下滑的业务。2019年至2021年间,华熙生物原料产品收入占比呈不断下降之势,分别为40.35%、26.73%和18.29%。此前,华熙生物曾在招股书中披露,从2017年至2019年,玻尿酸原料产品的销售单价从122.62元/克下滑至111.69元/克,年均降幅在5%左右。

频频转型 是风口亦是浪尖

2022年4月19日,以“医美第一股”著称的华熙生物宣告以2.33亿元收购北京益而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而康生物”)51%的股权,正式进军胶原蛋白产业。华熙生物表示,益而康生物主打的胶原蛋白海绵及人工骨等入院产品可进一步丰富公司现有医疗终端产品管线,形成良好的医疗终端产品矩阵,多科室布局。

此前,2021年1月,国家卫健委公告称,批准玻尿酸钠为新食品原料,可应用于饮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冷冻饮品中。于是,华熙生物立刻将玻尿酸生意延伸到了口服美容品领域,推出了玻尿酸水品牌“水肌泉”,透明质酸食品品牌“黑零”以及透明质酸果饮品牌“休想角落”。但功能性食品业务,在华熙生物的2021年整体业绩贡献里只有不足1%,且面临着“智商税”的质疑。

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曾表示,“口服透明质酸不可能直接被人体吸收,而且人体自己就可以合成透明质酸。喝透明质酸水倒是可以给人体补充水分,但你喝凉白开也一样。”

对于智商税质疑,华熙生物并未直接回应,只是在年报中指出“公司通过开展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的大量动物和人体口服试验,证明了透明质酸无毒、无致突变、无致畸作用且不会引起人体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充分论证了产品安全性。”

重营销轻研发 猛增的销售费用

以B端原材料起家到逐渐向C端功能性护肤品等业务延伸,华熙生物的营收构成由以玻尿酸原料产品、医疗终端产品销售为主,转为以功能性护肤品销售为主。功能性护肤品已然成为拉动华熙生物营业收入营收增长的主力,但完美转型的背后是销售占比逐年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华熙生物2018至2020年,销售费用分别为2.84亿元、5.21亿元、10.99亿元,占同期营收的22.49%、27.62%、41.74%。在2021年,华熙生物销售费用高达24.36亿元,较2020年增长121.62%,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例达到49.23%。同期,爱美客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仅为10.81%。

猛增的销售费用远超其研发费用。2019至2021年间,华熙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9389万、1.41亿和2.84亿元,在营收中的占比几乎是销售费用的十分之一,分别为4.98%、5.36%、5.75%。

显然,华熙生物猛增的销售费用正在让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之中。但随着玻尿酸原料业务难以撑起业绩增长,to B到to C的转型需要,预计华熙生物的营销费用将进一步提升,净利润增长或将承压。(来源|大华观察)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