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生银行屡罚屡犯,风波不断)


“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曾几何时,在北京举行的“2011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发言如是说。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走过“光辉岁月”之后,近几年,民生银行风波不断。除了业绩下滑外,被市场诟病的还有其内控漏洞,多次踩雷、频受监管处罚且屡罚屡犯。同时,伴随着股份冻结风波、股价跌跌不休,民生银行危机或现。

2021年营收降8.73%,业绩指标乏力

走过了“银行利润那么高”的2011年,盛世之中的民生银行悄然迈入了自己的下坡路。在2020年的业绩会上,高迎欣感叹“我来民生银行的这段时间感觉充满着挑战和压力。”

彼时,民生银行交出了一份史上最差的业绩报表,净利润同比下降36%。净利润“跳水”的同时,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也令人担忧,不良贷款总额、不良贷款率、关注贷款总额、关注贷款率均有上升。

对于净利润同比下滑,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指出,主要原因是加快问题资产处置节奏,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其中贷款拨备计提同比增长26.52%,贷款拨备消耗同比增长31.77%。

而从近日民生银行公开的2021年度报告来看,2021年,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688.04亿元,同比降低8.73%;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343.81亿元,同比微增0.21%。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样不及2020年。年报显示,2021年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257.75亿元,同比减少94.49亿元,降幅6.99%;净息差为1.91%,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

对于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民生银行副行长李彬在3月30日上午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该行积极落实监管要求,推动业务回归本源,信托及资管计划、理财产品等非标投资日均同比下降2,459亿元,相应的利息收入及非利息收入分别同比下降55亿元、65亿元,合计下降120亿元。

关于不良贷款总额,截至2021年12月31日,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继续走高,总额为723.38亿元,同比增加22.89亿元。年报显示,2021年民生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和采矿业,两大行业不良贷款总额合计184.95亿元,合计在公司不良贷款中占比42.35%。而在不良贷款增量方面,主要是房地产业,比上年末增加65.34亿元。

此外,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在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在精简机构方面,总行一级部门和下设处室精简了将近20%,并加大力度提拔和选用一批年富力强、有使命担当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各个关键的岗位。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民生银行员工总数60232人,较上年末增长970人;其中,总行员工12870人,较2020年减少1130人。2021年,民生银行员工平均年薪酬福利51.41万元,2020年为48.73万元。

一季度净利润、营业收入双双同比下降

4月29日,据民生银行发布的2022年一季报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37.24 亿元,同比下降10.23亿元,降幅6.94%;实现营业收入 366.34亿元,同比下降64.38亿元,降幅14.95%。

截至3月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总额730.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91亿元;不良贷款率1.74%,比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60 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均小于100%;拨备覆盖率143.11%,比上年末下降2.19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49%,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零售贷款(含信用卡透支业务)合计17592.22亿元,比上年末下降6.35亿元。其中,信用卡透支4599.92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20.85亿元;按揭贷款5947.3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46亿元。

风控漏洞,多次踩雷,频受监管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民生银行的内控漏洞一直被市场诟病。近几年来,民生银行罚单不断,其中有多张千万级别的罚单,且屡罚屡犯。

5月20日,贵州银保监局公布了对于中国民生银行股份的行政处罚信息。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行因虚增存款规模、信用证业务贸易背景不真实、项目贷款“三查”不尽职三项违法违规事实,被贵州银保监局罚款90万元。相关责任人范文若、汪浩均被罚款5万元。

无独有偶,根据银保监会网站3月19日公布的处罚信息,因涉及6项违法违规事实,民生银行太原分行被山西银保监局责令改正,并罚款1710万元。上述6项违法违规事实包括:未经总行授权开展兜底承诺业务;未按照会计原则进行财务核算;公章使用登记簿记载不真实;未按照“穿透”原则计提拨备;发放实际承担风险的委托贷款;在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过程中提供隐性担保。

据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统计,在2021年,民生银行共计收到22张罚单,罚没金额超过一亿,共计1.28亿元。尤其是去年7月16日,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三十一项违规,被罚1.145亿元。这也是2021年度银保监会开出的商业银行行政处罚中,单笔罚金最高的罚单。


理财“飞单”9000万元

近年来,银行“飞单”案例屡见不鲜。所谓理财飞单,是指银行工作人员借助银行平台,私下向客户兜售非所属银行发行的或非银行授权和未与银行达成委托销售协议的第三方机构的理财产品,从中获得高额的佣金提成,甚至利用职务之便,行诈骗之事。

近日,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西站支行一员工向11名银行客户售卖理财“飞单”9000万元,一审被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获刑4年。

此次“飞单”事件起源于2014年,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西站支行理财经理丁某,利用职位之便,诱导投资人购买不属于民生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11名投资者反映称,在丁某的推介下购买了中投万通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下称“中投万通”)的基金。而中投万通是第三方公司,与民生银行并无关联。

丁某通过销售这部分理财产品,可以获取8%的佣金。但部分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误以为该产品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在不了解真正风险的情况下就对其进行了投资。据了解,丁某及同伙共非法吸收资金共计人民币13亿余元,其中丁某个人非法吸收集资9029万元,对投资人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案发后丁某仅受到了职位调动的处罚,一直在民生银行体系内工作到2019年,直至2020年被抓。2022年1月,北京西城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丁某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判处罚金20万元。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2017年,民生银行发生了一起上亿量级的飞单大案,轰动一时。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原行长张颖,自2013年以来,以高息为诱饵,通过被告人肖野以及李亚慧、王晓红等员工,诱骗被害人刘鸿发等147人签订虚假的理财产品购买协议及转让协议,并将被害人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钱款转入其个人控制的账户中,骗取钱款共计人民币27.46亿余元。

民生银行18亿股份被冻结

3月17日晚间,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股东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集团”)持有的近18亿股A股无限售流通股被司法冻结、司法标记及轮候冻结,占该行总股本的4.11%,占泛海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该行股份比例的70.46%。

根据民生银行公告,根据北京金融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因前海人寿保险与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泛海集团发生公司债券交易纠纷,涉及案件债权金额及执行费用总额为53750万元人民币,北京金融法院对泛海集团持有民生银行的18亿股进行司法冻结、司法标记及轮候冻结。

其中,1股被司法冻结,14.10亿股被司法标记,3.888亿股被轮候冻结。司法冻结和司法标记的期限自2022年3月16日起至2025年3月15日止,轮候冻结自转为正式冻结之日起至36个月期满之日止。上述冻结、标记及轮候冻结的股票产生的孳息一并冻结、标记及轮候冻结。

公告显示,截至3月17日,泛海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该行25.54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为5.83%,其中,质押股份25.51亿股,占泛海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比例为99.86%。此次司法冻结、司法标记及轮候冻结的股份占民生银行总股本比例为4.11%,占泛海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该行股份比例为70.46%。

民生银行方面表示,此次股东股份被司法冻结、司法标记和轮候冻结不会导致该行第一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发生变更,不会对该行日常经营管理、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若本次被司法冻结、司法标记及轮候冻结股份被司法处置,亦不会导致本行第一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发生变更。(来源|大华观察)


标签: 民生银行 屡罚屡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