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麦医疗IPO:多次被监管处罚 创始人简历前后矛盾)



“头发再脱下去,理发师可能要失业了”。


(资料图)

“变秃”似乎不再是中老年专属,越来越多年轻人发现自己也有发际线后移的危险,并在社交平台上自我调侃。

调侃归调侃,近年来我国植发患者数量急速增长,拉动了不知多少植发机构的业绩。公开资料显示,雍和医疗已于去年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植发第一股”。近日,大麦植发医疗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冲刺主板上市。

一根头发值多少钱

据国家卫健委4月发布的调查数据,超2.5亿人有脱发困扰,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人。其中,30岁以下人群占比达69.8%,超1.7亿年轻人遭遇脱发问题。

目前市面上,种植一根头发的价格大概在8~30元之间,一次植发就可能花掉几万元。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的毛发诊疗市场规模还在83亿元左右,2021年就猛增至23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4.5%;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高达712亿元,而脱发人口将升至3.4亿,约占总人口的24.2%。

仅大麦医疗一家,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的总收入分别为7.47亿元、7.64亿元和10.21亿元;来自手术植发业务的收入在营收占比就分别达95.7%、93.1%、79%,该业务收入都在7亿元以上。

不仅于此。据灼识咨询数据,按收入计,大麦医疗是国内一线城市最大的提供毛发诊疗服务的医疗集团。那么营收7亿的大麦医疗占据多少市场份额呢?仅有5.2%哦。



营销卖点存在争议

为从众多植发机构中突出重围,大麦医疗以“微针植发”技术为宣传卖点。招股书中,大麦医疗称自己的微针植发技术由公司创始人李兴东于2006年引入中国,不仅是一种业界领先的技术,并且公司还是中国首家提供微针植发的医疗集团。据悉,该技术利用公司专有的0.6~1.0毫米种植笔植入毛囊,能够保护毛囊,缩小创口并加快术后恢复过程。

然而,大麦医疗曾多次因广告被监管部门行政处罚。2021年4月3日至5月21日,上海大麦曾在广告中宣传“3小时种出健康头发”、并在微针种植案例中,将患者术前术后图作对比以证明治疗效果。这两种行为先后违反《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因而被处以警告和6000元罚款;2021年8月,宁波大麦也因微针种植案例存在虚假宣传而被罚款30000元。

除虚假广告宣传外,大麦医疗的创始人简历还存在前后矛盾。据中国网财经报道,大麦医疗在招股书中披露,公司创始人李兴东于2004年进入植发行业,2010年收购杭州美之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品牌升级后更名为大麦植发。

有趣的是,大麦医疗在微信公众号上介绍公司“专注植发25年”。这是不是说,43岁的李兴东在18岁时,就已创业植发了呢?

有问题的地方不止一处。招股书显示,李兴东于2013年12月取得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颁发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并于2014年8月取得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颁发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

那么在这之前的时间里,李兴东如果没有取得从业资格的话,那就是无证行医多年了。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至今,李兴东仍然是执业助理医师。

前4大供应商竟是广告商

与随处可见广告相对应的是巨额营销费。

据披露数据,大麦医疗报告期内产生的营销及分销开支分别为5.01亿元、3.99亿元以及5.21亿元,过半营收用于宣传。尤其是开始打造“微创植发”卖点后,营销费就长期居高不下。

大麦医疗的2272名员工中,就有965人是营销销售人员,占比高达42.4%。

更值得关注的是,来自前5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大麦医疗总采购成本的42.8%,前4大供应商均为广告公司,合计采购金额高达2.33亿元。

与巨额营销支出相比较,研发支出就似乎更少了。报告期内,大麦医疗的研发开支分别为0.65亿元、0.46亿元和0.48亿元,远低于营销费用。

尽管营收在增加,大麦医疗的毛利率却在下滑。报告期内,大麦植发的毛利率分别为79.8%、75.9%和70.9%;净利润分别为-0.15亿元、0.7亿元和0.7亿元。

换句话说,大麦医疗直到2020年才转亏为盈,7亿的营收仅盈利0.7亿元。此外,大麦医疗近三年的净利率分别为-2%、9.1%和6.5%。(来源|大华观察)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