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熙生物业绩遭遇瓶颈 押注合成生物前途难料)


手握着全球40%的玻尿酸(透明质酸)市场份额,华熙生物似乎却遭遇了瓶颈。


(相关资料图)

2022年,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63.59亿元,同比增长28.53%;净利润为9.71亿元,同比增长24.11%。

营收净利润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但与往年相比增速已然大幅放缓。数据显示,2019-2021年,华熙生物的营收增速分别为49.28%、39.63%、87.93%;

业绩失速后,华熙生物的市值也大幅缩水。前两年医美赛道最为火爆时,华熙生物股价一度冲高至315元/股,总市值高达1400亿元,然而截至今年6月26日收盘88.30元/股,华熙生物股价较2021年高位已跌去了超70%,总市值仅剩下425亿元,千亿市值在两年间蒸发掉,下跌十分惨烈。

玻尿酸市场见顶 布局肉毒素失利

在医美这条赛道上,上游原料供应商由于市场进入壁垒较高而备受市场青睐。作为全球第一的玻尿酸原料供应商,华熙生物也曾因为手握全球超40%的市场份额而成为资本的宠儿。

但市场很快发现,玻尿酸给华熙生物带来的竞争优势处于边际递减状态。方正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目前全球玻尿酸供过于求,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

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2021全球及中国透明质酸(HA)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玻尿酸原材料的平均价格已由2017年的210元/克,逐渐降至2021年的124元/克,降幅超过四成。

从财报上看,玻尿酸业务给华熙生物贡献的营收占比并不高。2022年63.59亿元的营收中,原料产品实现收入9.80亿元,占比仅为15.4%。而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则贡献了46.07亿元营收,占比72.45%。

因此,有观点认为,华熙生物本质上已是一家护肤品公司。对于这样的看法,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并不认可,在今年4月举行的2022年度公司业绩说明会上,赵燕表示,华熙生物是一家“用合成生物科技创新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是生物材料全产业链平台公司”。

玻尿酸业务遭遇瓶颈的同时,华熙生物在肉毒素市场布局也遭遇了挫折。2015年,华熙生物通过投资韩国Medybloom公司获得特定注射用A型肉毒素(以下简称“A型肉毒素”)及其他医疗美容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代理权。

然而Medytox却因为产品问题,2020年被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采取行政措施,Medytox一系列产品(包括肉毒素产品)遭受召回和销毁的命令、取消产品批准的程序、以及暂停制造销售和使用的命令。

去年8月,华熙生物宣告终止这笔投资告吹。在此过程中,华熙生物从未获得Medytox任何相关产品以供销售。

押注合成生物 前途难料

近年来,合成生物一词频繁出现在华熙生物的财报中。据统计,“合成生物”这个词在华熙生物2020年报中仅出现7次,2021年报中出现了59次,2022年报中则高达87次。

2022年,华熙生物将“合成生物”上升至公司战略层面。从赵燕的表述中,不难看出华熙生物对公司的定位出现了细微的变化,“过去对于华熙生物的描述,会说华熙生物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是一家生产生物活性材料的公司。”赵燕在股东大会上说到,“那么现在我们对于华熙生物的描述,是一家合成生物科技创新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它是生物材料的全产业的平台。”

近期,华熙生物还发布了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企业风险投资)战略,并与赋远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赋远合成生物基金。

据华熙生物董事会秘书李亦争透露,华熙生物布局CVC旨在通过对外投资发育第二曲线以及发现新的市场机会。

合成生物是一种利用基因测序、合成、编辑的技术方法,将生物分子改造、制成等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从而实现降低提取成本、节约资源的作用。

因此,合成生物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据悉,合成生物在医疗健康、绿色能源、日化美妆、生物基材料、食品消费等领域拓展性极强,咨询机构麦肯锡预计在未来10到20年合成生物可催生2万亿至4万亿的美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不过前景虽然诱人,但全球合成生物技术还在早期研发阶段,而且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据企查查数据,2020年国内合成生物相关企业由7000家暴增至2.9万家,2021年新增5.9万家,2022年新增6.8万家,2023年截至目前新增有1.8万家。

然而,在成千上万家企业涌入后,合成生物领域的技术成果乏善可陈。据赵燕透露,华熙生物在合成生物领域已投入了20亿元。但至今,华熙生物还没有任何一项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的产品上市,只有部分原料处于中试阶段。可想而知,合成生物技术研发也是一项十分“烧钱”的活动。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