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慧/摄影报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精准灌溉”。济宁银保监分局引导辖区银行业坚守支农定位,对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进行积极实践与探索,着力打造一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示范标兵队伍,推动当地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杞柳条搭起幸福桥

“不像杨柳那般高挑,不似水柳那般妖娆,湿地里长成的杞柳条,圆了农家致富梦,搭起了乡村幸福桥。”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年一度的杞柳博览会上,靠发展杞柳产业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的鱼台农民表达了喜悦之情。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参加济宁市银行业协会组织的专题采访,来到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鱼台,亲眼目睹了这里的人们如何以杞柳“描绘生态画卷、编织丰收梦想”。

建行工作人员现场为杞柳加工企业办理业务。

在鱼台县清河镇杞柳主产区,上万亩杞柳一望无际、绿浪滚滚,形成了“青青柳韵”的独特风景线。一片片开阔地上,农户们正将刚刚收割的杞柳按照长短、粗细进行分拣、捋直、打捆,然后装车运走。鱼台金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勇峰介绍:“以前,鱼台人用杞柳枝条编筐编篓自用。如今,通过工业化生产,将一根根枝条制成柳帘、柳篱笆、工艺品花篮、宠物篮等多个品种,销往英国和欧盟多个国家,产品供不应求。”

以鱼台金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其主要生产缀满仿真花卉的杞柳篱笆,全部出口欧盟国家。“疫情对杞柳产品出口创汇没什么影响,反而需求更大了。欧洲人因疫情在家,闲着没事就用成品杞柳篱笆装点自家院子,既方便安装,又美观大方、经久耐用。”王勇峰说,“公司一年生产所需的1500多万斤杞柳,有自己种的,也有收购的。2021年杞柳供不应求,采购价贵了,1.4元/斤,公司利薄了,但种植农户收益提升了。”

“种植农户还可以在公司打工,每月能挣5500元左右,多的能达到7000多元。另外,我们还以委托家庭加工的形式,带动周边2000多人就业。”王勇峰还特别讲到,建行对公司帮助很大,“公司用建行的贷款主要是收购原材料。每年10月底,公司会一次性采购1000多万斤杞柳,用钱的时间比较集中,资金缺口很大。考虑到我们公司是山东省第十批科技型企业,建行批给我们500万元科技贷,去除财政补贴后的贷款利率很低。”

鱼台杞柳让农民走上致富路。

鱼台县杞柳加工出口占到全国同类产品的70%-80%,仅清河镇今年杞柳种植面积就发展到2.3万亩。全镇从事杞柳加工的“庭院工厂”达3000多个,还有杞柳编织企业16家,年产值超过亿元的杞柳生产企业3家。杞柳编织业年总产值达4亿多元,出口创汇额4000多万美元,创造就业岗位8000余个。

建行鱼台支行副行长李根群介绍,杞柳是鱼台的特色农产品,宜潮湿地种植,栽培管理技术简单。建行鱼台支行对杞柳产业支持力度很大。“鱼台从事杞柳行业的企业大大小小有几千家。我们支持的贷款目前有2000多万元,农户用建行‘裕农通’平台操作贷款很方便。”李根群说。

站在一旁的杞柳种植户刘洪涛说,他两年前开始种植杞柳,种了100亩,一季亩产收入7000元左右。下一步他准备扩大种植面积,并从建行鱼台支行办了“兴农快贷”28万元,可以循环使用。“建行等金融机构设身处地为农户着想,鱼台的杞柳产业才迅速发展起来。把杞柳篱笆墙扎到欧洲去,再也不是一句口号,它实实在在变成了俺们农民共同富裕的好抓手。”刘洪涛高兴地说。

小蘑菇造就大产业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日前在山东邹城采访时,透过当地“蘑菇小镇”的蓬勃发展,看到了“政府推动+龙头企业+金融支持”对乡村振兴起到的重要作用。

邹城市大束镇的“蘑菇小镇”是该市乡村振兴“百日攻坚”重点项目。项目投资规模达50亿元,规划范围3.5平方公里。在短短3个月里,“蘑菇小镇”一期工程就建成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金针菇工厂、1.2万平方米的蘑菇研发创新中心、66亩香菇科技基地和400亩蘑菇主题公园,目前日产金针菇产品400吨以上,吸纳就业1200余人。“项目整体建成后,将设有现代菌业生产、城镇生活服务、绿色生态休闲三大功能区,形成集食用菌现代化生产、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00亿元,带动就业6000余人。”邹城农商银行副行长李庆标介绍。

鱼台金筑工贸公司收购的杞柳堆成小山。

“蘑菇小镇”的主要发起创建单位山东友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友和”)总经理助理任德祯介绍,该公司2008年来到邹城创业,最早只建有30个养菇房,日产蘑菇5吨。公司经过10多年努力,形成集团化经营,孵化了两家全资子公司,蘑菇日产量提高到340吨,年产量12万吨,占到邹城蘑菇总产量1/3。公司年产值从1000万元猛增到6亿元,解决了1500名村民就业。目前,企业综合效益在山东省食用菌行业排名第一。

在山东友和厂区,《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看到,蘑菇从传统的大棚“搬家”到现代化生产车间,效益因此实现几何级增长;从生产线上下来的蘑菇既可以做成餐桌上的佳肴,也可以当成零食吃;蘑菇产业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农业,而是变成了集现代化生产、观光旅游、科普展示等多业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

走进厂区智慧调度厅,工作人员指着大屏幕说:“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智慧农业的转变,目前已经建成了物联网信息平台,对各项生产数据自动采集,实现生产、技术、采购信息互通,极大地提升了食用菌产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邹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县。大束镇地处邹城市东北,是以‘凿壁偷光’刻苦学习而青史留名的西汉丞相匡衡的故乡,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孟子林、葛山摩崖石刻、洪山风景区等文物古迹。丰厚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地理条件,良好的旅游环境,为这里打造现代生态农业、特色‘蘑菇小镇’提供了文化底蕴和物质条件。”李庆标说:“围绕扶持山东友和这一食用菌龙头企业和支持‘蘑菇小镇’建设,全行党委班子成员主动担纲金融顾问,深入企业调研,了解龙头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金融需求,为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方案,并及时注入发展资金。”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在山东友和起步阶段,邹城农商银行即给其300万元贷款支持,以后贷款最高增加到5900万元,主要用于扩大蘑菇产值、增加蘑菇品种。2019年起,山东友和配合当地政府建起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蘑菇小镇”,其中2000亩生产片区搞蘑菇种植,2300亩生态片区搞深加工和生物制药,还有2000亩生活片区搞文化旅游。

在支持发展蘑菇产业中,邹城农商银行还注意探索党建统领、协同发展的路子,通过支持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把留守农民组织起来,参与到食用菌产业链中来,壮大村集体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向7家食用菌企业发放专项贷款9000余万元,向200多户食用菌种植农户发放贷款5200余万元,向村党组织领办的食用菌合作社投放“强村贷”350万元。该行还与山东省农担公司合作,发放“鲁担惠农贷”270余户、1.13亿元;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发放财政贴息的创业担保贷1300余户、1.85亿元,为邹城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信贷支持。

支持乡村振兴资金及时到位

瞄准乡村振兴重点工程,督导乡村振兴所需资金落实到位是济宁银保监分局的重要工作之一。

按照当地党委、政府要求,该分局选派的银行业务骨干已在全市156个乡镇挂职金融副乡(镇)长,履行政银合作“联络员”、“三农”发展“服务员”、普惠金融“宣传员”职责。全市金融挂职副乡(镇)长对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3414个、产业项目110个,对落实乡村振兴所需资金起到了“精准定位”作用。

引导银行机构投入乡村振兴“双百双千”工程。济宁各家银行机构筛选出100家农业产业龙头企业、100家畜牧养殖场、10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1000名乡村好青年,采取“优先评估、优先授信、优先贷款、降低门槛、简化程序”的方式,优化贷款流程,开通绿色通道。2021年,累计发放贷款657亿元,扶持种植和养殖农业龙头企业584个,企业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213亿元。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乡村好青年。目前,农业银行济宁分行已向17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放贷款6446万元;嘉祥农商银行对接乡村好青年96人,贷款扶持59人,授信额达到3028万元。

推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济宁银保监分局组织相关银行分管行长对邹城大束、泗水龙湾湖和金乡鱼山3个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和11个市场示范片区集中调研,2021年,先后向14个示范片区累计发放各类贷款570笔,共计3.6亿元。

创新推出“按揭农业贷”模式。济宁各家银行机构支持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投资现代高效农业,建好标准化设施后交由农场(户)承包经营,银行向承包人发放分期还款的农业(畜牧业)按揭贷款。截至2021年底,济宁农商银行已在兖州、泗水、梁山等5个县区贷款扶持项目8个,仅梁山杨营鲁西南黄牛项目就整体授信2亿元。

标签: 欧洲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