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志 郑博文 杨吉帆
(相关资料图)
寻古问今看飞天,新旧能源相向来。
10余年来,甘肃省酒泉市按照“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路上三峡”的总体构想,陆续建成了以玉门、瓜州、肃北为核心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开发规划区和以酒泉经开区为中心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中区,全市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作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酒泉银保监分局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30·60”文章,不断加大绿色金融工作的整体协调力度,打通了全市风光电产业发展的主动脉,激发了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探索到实践,主动融入产业发展建设
今天的玉门,不再是镶嵌在王之涣诗词中的一个简单地理标志,铁人的故乡、广袤的土地、丰富的风能资源赋予了她更多的时代意义。
从共和国初期的玉门油田到25年前三十里井子的4台300千瓦小风机,再到如今“十四五”1000万千瓦的装机“小目标”,这个曾经春风都不过的地方,现在俨然成了全省乃至全国的风力发电主战场。
2006年,甘肃省首次提出打造“风电走廊”战略,酒泉银保监分局第一时间动员各银行金融机构敏锐把握政策机遇,尽早布局风电产业,发挥金融效能,进而加快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在多次深入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该分局决定以大型银行机构为先导,尝试从风电建设产业破题,采取适当压茬、逐步推进的方式将信贷保障纳入产业调整的重大契机中。次年1月,在该分局和地方政府的多方推动下,工行酒泉分行向大唐玉门风电有限公司低窝堡风电厂发放了辖内首笔风电该专项贷款1亿元、期限15年。随后,该分局趁热打铁,引导机构围绕产业园区建设、设备引进、规模扩建等领域,加快风电行业贷款投放。
在接下来的4年间,酒泉市新能源产业贷款以267%的年平均速度爆发式增长,贷款余额达到125.98亿元,2011年新能源产业贷款比重更是占到各项贷款余额的近40%。
2012年,国家“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出台,凭借20亿千瓦光热资源储量和3300小时以上平均日照时数的区位优势,酒泉地区光电产业也随之开始“井喷式”发展。在总结风电产业信贷支持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酒泉银保监分局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光电”领域复制“风电”信贷模式,对符合条件的光电企业给予支持,以顺利保障各项重点项目的推进实施。
强大的信贷保障和产业发展需求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亚洲第一座24小时连续发电光热电项目、全球首个商业化熔盐槽式光热电站等多个国家级重点项目陆续落户酒泉,全辖光电贷款余额从2010年的1275万元迅速增加到2016年底的35.68亿元,平均增速达到98%,远超同时期风电信贷增速。
“‘立足大格局、培育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的绿色金融发展目标,基本成为各银行机构的共识,加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各大型银行机构迅速成为支持风光电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提起当年风光电产业贷款从无到有,再到规模增长,该分局大型银行监管科科长吴军说。
同时期,酒泉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石油化工能源向新能源产业的逐渐蜕变,也日渐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风电、光热发电产业发展的高地。
阵痛到转型,两端发力沉着应对市场变化
2016年下半年,全市新能源相关产业建设逐渐进入饱和期,行业发展逐渐放缓甚至出现停滞。加之弃风率、弃光率长期处于国家红色警戒线以上,补贴不到位等多重因素影响,风光电行业整体发展陷入困境。2017年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风电投资监测预警,不再核准建设新的风电项目,酒泉二期第二批风电项目随之搁浅。
酒泉银保监分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科科长张海波提起当时信贷数据的监测情况,“随着政策转向,4年间,行业整体贷款余额下降54.7亿元、降至109.5亿元,年均降幅高达12.6%,全市风光电产业发展进入了冰霜期。如何破解产业布局带来的信贷困局成了当时我们监管部门和银行机构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
面对困境,该分局主动作为,在做好信贷风险防范的同时,引导机构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持续盘活信贷资源,着力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下功夫。供给端,鼓励大型银行发挥资产体量大、产品丰富、风控制度完善等方面优势,倡导提供全周期长效金融服务,通过展期续贷、发展供应链产业金融等方式,协助企业共渡难关。需求端,结合产业政策调整方向,将信贷资源开始转向资金需求旺盛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投放,重点支持能集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为一体和智能制造水平高的高精尖企业发展,对一些技术改造升级企业尝试采取客户集团融资、保函、信用证等多种方式提供融资。
金融活水的持续赋能,推动了如华杰电气、金风风电等一大批企业转型升级,风电智能变电站、光伏逆变升压一体化智能变电站、大功率国产化风电机等配套产品迅速受到市场青睐,新能源产业上下游联动逐渐推开,产业集群也在加速形成,风光电产业的酒泉名片进一步擦亮。
重点投放到均衡普惠,助力“双碳”目标逐步实现
进入“十四五”时期,随着规划落地和“30·60”目标提出实践,以及光伏行业整体技术升级和成本降低,规模效益逐渐开始显现,酒泉新能源产业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也再次出现新的政策和市场“拐点”。
酒泉银保监分局副局长王玉辉说,“面对政策带来的新变化,我们鼓励机构以绿色金融带动调结构转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三大任务为根本目标,从资源供给、产业配套、设备制造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快将信贷支持纳入到新旧动能转换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经营发展战略当中,推动绿色电力源源不断地输向全国。”
2022年6月末,酒泉市新能源产业贷款余额达到150.06亿元,创近6年历史新高,当年新增风光电产业贷款25.91亿元。与之对应,全市风光电装机达到1760万千瓦,占到全省装机规模的70%以上,季均拉动工业增长近6个百分点。
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酒泉银保监分局引导各银行保险机构协力支持建成新能源发电企业88家、装备制造企业25家、各类发电站135个,“贷”动行业投资超过900亿元,支持全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实现年产值近82.5亿元,带动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3%以上,并网新能源项目达到411万千瓦,为全市风光电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提供了支持。
在做大产业的基础上,酒泉银保监分局还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俯下身子,以“绣花”的功夫拓展光伏产业发展空间,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鼓励农发行金塔支行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发放光伏扶贫中长期贷款6600万元,助力该县10个乡镇、1891户已脱贫户建立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6月末,全市光伏扶贫贷款余额达到了1.21亿元,惠及2个县3000余户已脱贫户。
“‘煤电’逶迤去,‘风光’依旧在。立足30·60目标,绿色金融驱动能源革命仍需快马扬鞭,推动地方经济协同发展,带动产业升级转型,进而带动全市乃至整个河西地区能源产业结构升级,也是我们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和使命。”酒泉银保监分局负责人秦汉志说道。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