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伴随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科技创新为主线的国内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工作如火如荼,但相关建设结果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银行数字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未来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加强建设,仍然缺少行业评判标准。因此,进行数字化转型评价非常有必要。那么数字化转型评价的着眼点有哪些?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价?本期专题特邀行业人士进行探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银行要做好“数字化体检”

□记者 苏洁

数字化转型发展金融科技是银行的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科技投入这么多,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就需要数字化转型评价。现阶段,数字化转型评价不仅来自企业的内部需求,更来自监管的需求。《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和《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都提出要对数字化转型进行定期的规划、评估。从企业角度看,金融科技在投入的同时也要定期检查、复盘,调整发展路线,从而让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

知过去、明当下、望未来。当下,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需求是什么?银行数字化转型评价有哪些必要性?对此,行业人士结合实践和思考发表了各自看法。

数字化转型需要评价体系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金融科技是决定金融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数字化转型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转型是不得不走的路。”微众银行审计部总经理闫振平表示,从电子化开始,银行一直在发展,从最早电子化解放人力再到后来内部所有系统的建设,数字化爆发出强大的力量。数字化转型评价,一是对审计的数字化,要对其他部门做的情况进行观察、审计;二是审计自身也要有数字化能力,自身也要做评价工作,这样才能发挥行业力量,产生更大的效率。

“数字化转型评价对银行业和银行来说都具有必要性,更具有重要性。”平安银行首席架构师黄威琪表示,数字化转型一直在做,在这个过程中也碰到了很多不同的问题。总结来看,在金融能力的评价上,需要有更公正、更透明、更细化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对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性和引导转型往正确方向转移有很大的检视和帮助。纵向层面来看,整个行业需要有一个标准的或者相对体系化的评价,使得不同银行在转型中找到现在的位置,以及和同行比有什么不同的问题,能够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发展。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也希望在转型过程中做体检,以检视自己的数字化能力。

兴业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负责人李锋认为,数字化转型最终变成数字化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银行怎么更好地把数字化思维手段、管理方式、客户经营方式、新的风险控制方式更好协同,这个过程中科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数字化转型是方法的转型,即如果有一套数字化转型的方法,就能够引导我们哪些能够更好地产生效益,从而实现降本增效。因此,业务、科技怎么更好地对齐,有一套评价方式才能更好地阐述。不管是管理层、业务部门还是科技部门,都能够更好地围绕这套体系做好协同。”李锋指出。

中信银行审计部副总经理王鹏虎将数字化转型评价的必要性用“一大三合”来描述。所谓“一大”就是投入大,银行业作为数字化较快的行业,在数字化方面的投入非常大。“三个合”是指:一是合理性,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循环。二是合规性,即监管给大家制定的规则和方向。三是合情,作为银行的高管甚至董事会,他们都会关心一件事——投了这么多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还有哪些差距等。

“数字化转型战略并不是一年两年就能体现在业绩上,并不会很快在数字化表现上有很明显的变化,因此整个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很关键。”华瑞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费伟伟指出,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评价体系给银行做指导的话,不管是给股东还是给其他的业务部门,都更能接受银行自身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是合理的,同时为了自身未来发展也是有必要的。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信通院云大所联合多家银行制定了数字化转型的几大指标,指明了数字化转型必须做的几件事:第一,战略规划与组织保障。即数字化转型要有清晰的目标以及非常合理的科学规划。第二,资源保障。当有了目标之后,需要做的就是马上有合适的资源去实现目标。包括人、既有组织等资源。第三,结果导向,即经营管理数字化。从结果来看,在经营方面、管理方面,包括前端的营销、中台的风控、后端的运营,包括审计合规,对银行来讲形成了哪些数字化能力。第四,能力建设,即投入取得的结果,是否具备科技能力、数据能力和风险合规方面的能力。

上述人士表示,要将几个指标落地,需要找到大家公认的、可以量化的数据指标、客观的数或者专家打分,最后再算出一个总分值。

数字化转型评价关键是业技融合

闫振平表示,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需要技术方跟业务方深度融合。

“数字化转型的评价,最大的困难在于业技融合,即怎么评价科技跟业务的融合,是否达到原计划的目标。”费伟伟坦言,现在我们在评价过程中,更多是从科技角度去评价科技系统,对于业务的立项和转型目标、指标,相对是弱化的。

黄威琪表示,不同的银行,不同的专业条线,业务场景不一样,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也不一样。我们面临的困难,或者是在转型中的需求,是希望通过比较系统的方法把遇到的问题和同业对比。

在李锋看来,如果把数字化转型本身的评价分解到执行过程中的时候,从战略到业务到各层级,这些指标的设定哪些更有效,哪些指标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这就是在指标架设过程中要跟业务部门形成更好联动。另外,目前AI技术,不管是大模型,还是文本审核、流程自动化等,每一项是否可以变成可量化评价的内容,这就需要一个跟业务可以对标的指标。

平衡数字化转型评价与创新风险

闫振平认为,金融科技创新本身就有风险,但作为企业来说还是要做到创新与风险的平衡。首先,在内部机制上要鼓励创新,因此评价体系也应该是积极的。其次,自身认知要提高,自己要专业,要有自己的队伍,同时必须让业务人员参与进来,因为他们有专业能力。最后,单位要建立鼓励创新机制。

“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我们减少错误,更快纠正错误,并且对齐目标,找出差距。”黄威琪表示,“在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评价体系反而能够帮助我们减少错误——可以做横向比较,做不同银行之间的横向比较,告诉我们可能会在哪里走错了。可以做纵向比较,比如人员的建设,因为人员专业化的建设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错误,特别是技术和数据的应用,数字化转型本身的诉求就是用数据来说话,用事实来说话。还有一个是敏捷能力,数字化的转型要求我们具备敏捷的能力,用最小的成本进行试错,然后尽快纠正。”

李锋表示,银行做创新,不管是监管方面还是科技投入方面,都具有挑战性。很多时候科技部门的人对科技本身的事情是理解的,但不知道业务需要什么,以及这个技术怎么搭得上去,这个过程在银行内是比较难的。同时,李锋建议,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当中也可以把创新要素纳入数字化转型体系,比如机构每年产生了多少创新价值,这里面也涉及试错成本。

董希淼强调,2022年银行业科技投入超过3000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投入约十分之一,应以数字化转型评价为抓手,加快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巩固和提高数字化转型效果,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和稳健发展能力。

相关链接:

记者观察:数字化转型呼唤综合评价体系

【专家观点】银行数字化转型评价应内外结合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