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是第四个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它们的生存发展格外引人关注。
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和创业就业的重要主体,中小微企业面临资金紧缺、供销不畅、订单不足等现实问题。从中央到地方,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持续加码,加速输血实体的效果正在显现。
疫情以来,青岛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青岛18条”),着力打造“18+N”惠企政策体系。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青岛市中小企业局)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搭建复工复产平台解决难题,为中小微企业发放口罩近65万只;建立总规模30亿元的防疫物资生产专项应急贷款和中小企业转贷款,已为三百家企业放款近12亿元;搭建“青岛好房东”平台,引导各类载体为中小企业减免房租超2亿元;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系列活动,已达成订单额近40亿元;印发《青岛市推进民营企业创意创新工作实施方案》,举办2020年首季民营经济创意会;发布《青岛市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工程中小企业三年行动计划》,设立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驻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政策宣讲活动60余场次,服务覆盖企业300万人次,打出了一系列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组合拳”。
数字看青岛民营经济亮点
截至今年4月,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57.27万户,同比增长14.50%,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7.92%。其中,实有民营企业55.37万户,同比增长16.62%,占全市实有企业总量的94.31%。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5.8%,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55.4%。全市民间投资在建项目2384个,同比增长45.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76个百分点。
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1179.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32%,高于全市进出口增速8.81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市外贸总值的62.13%,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6.4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28.27亿元,同比增长17.91%;进口450.96亿元,同比增长2.10%。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368.2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67.2%,较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全市民营经济吸纳就业17.03万人,占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的79.12%。
民间投资按下“快进键”
投资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活力与后劲的重要指标,而民间投资在其中又具有导向性。青岛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营造了良好投资环境,即便是疫情也挡不住民营企业家的纷至沓来。
今年以来,青岛民间投资保持两位数的平稳增长,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过半。其中,重大项目建设发挥了显著的投资拉动作用,例如总投资100亿元的胶州万洋众创城、总投资66亿元的平度万洋众创城、投资38.8亿元的国铁建信跨境生鲜空铁联运冷链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新东方K12全日制双语学校……
与此同时,逐渐走出疫情阴霾的中小微企业也加大新产线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紧紧把握住变化中的市场机会,成为了民间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
隐形冠军企业——青岛三星精锻齿轮有限公司的“精锻汽车差速器齿轮”产品“独步江湖”,覆盖了国内外多数重型汽车、工程机械等桥型所用的差速器锥齿轮。虽然疫情期间遭遇开工不足、订单不能及时交付、资金困难等压力,三星精锻却逆势而动,新上6条自动化生产线,让“小齿轮”转起来,满足中国一汽、中国重汽等一系列上游企业的产业链需求,成为复工扩产的另类样本。
“我们将继续加大新产品研发,加快新项目投产,在产品质量、产量上再做大做强,在行业内、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三星精锻董事长傅志刚表示。
疫情期间转产医用无纺布的青岛丰源服装辅料有限公司,计划投资一千万元新建两条生产线,扩大无纺布和熔喷布生产。除了继续为口罩生产提供原材料外,青岛丰源负责人于永爱已经做好了疫情后开拓新市场的准备,将无纺布延伸到服装、箱包、汽车内饰等更多其他领域。
5月27日举办的“创意赋能项目落地”2020年首季民营经济创意会上,青岛易邦生物工程等4家重点民营企业现场发布总投资额64亿元的创意项目,这些好的创意经过论证、展示、落地之后,将成为未来的大投资。
着力破解小微“融资难”
疫情发生以来,受开工延迟、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不少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加大,游走在“生死线”上。
今年2月初,正值疫情防控的最关键时刻,市民营经济局联合国开行青岛市分行、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银行和青岛农商银行开展了防疫物资生产专项应急贷款及中小企业转贷款工作,提供总规模35亿元低费率资金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提供资金保障。青岛康泰集团铝业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如果没有‘中小企业转货款’政策,我们要取得这笔贷款是非常困难的,至少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是不可能的。”康泰铝业总经理王晓春介绍,银行从搜集贷款材料到审批结束仅用6天时间,就发放了利率执行1年期LPR的1000万元信用贷款,保障了公司正常生产运行,得以源源不断供应生产呼吸机所需的铝合型材。
在青岛不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纾困力度的背景下,这样成功穿越“生死线”的故事越来越多。生产消毒剂清洁剂的青岛康威龙消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0万元信用贷款从尽调到审批仅用了5个工作日,年利率仅为2.6%;出口家具的青岛欧森木制品有限公司,通过“银税互动”将企业的信用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足不出户即申请到了80余万元贷款;通过小微企业大数据信用融资新模式,青岛浩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只用了十几天就获得800万元信用贷款……
截至5月末,全市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64%,是各项贷款增速的2倍多,全市制造业贷款比年初增加154亿元,同比多增231亿元。这说明,更多的资金“活水”正源源不断流向中小微企业和制造业。
用互联网平台“找订单”
随着复工复产进入“下半场”,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从复工难转变为获得订单难。青岛创造性地组织中小微企业登录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各类赋能平台,实现线上找订单、拓市场。
活动启动两个多月来,市民营经济局一方面积极挖掘和对接各类互联网赋能平台,另一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我为企业找订单”宣传和推介活动。截至目前,参与活动的各类赋能平台已有26家,入驻各赋能平台的企业超过5.1万家,形成订单额近40亿元。其中,卡奥斯平台团队已根据功能板块特点和优势资源,重点筛选出数千家企业,组织旗下的好品海智工业成套服务平台和全球医护物资供需专区等为企业提供精准对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订单和全面赋能。
从事包装袋生产的青岛振昌工贸公司就在卡奥斯平台的帮助下找到了新订单。“受到疫情影响,订单受到很大影响,后来我们找到海尔卡奥斯平台,在平台支持下,为我们在全国匹配了十几家口罩生产企业,为他们提供口罩包装膜和包装袋。到目前为止,我们今年的产值已经超过去年的90%。”振昌工贸负责人纪玉岗说。
不只是卡奥斯,京东、柠檬豆、拓拉思等互联网平台也各显神通,以品牌推广、数字营销等多种方案,让中小微企业线上交易可以“一步直达”。
抢抓美国冰箱冷柜近期卖断货的商机,青岛博瑞蓝制冷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跨境电商平台拓拉思的资源优势和渠道优势,在传统外贸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从线上将商用冷柜卖到了美国市场。“与拓拉思平台合作,找到新的B2B和B2C渠道,半个月就实现美国订单近四倍的增长,订单金额近100万美元。”博瑞蓝业务经理冯婷婷表示,平台的力量让企业走出了全球疫情形势下的“愁订单”困境。
四新经济企业“大发展”
中小微企业要想在未来走得更远,一方面离不开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支持与帮扶,另一方面自身也需要更好的内在修炼,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应对疫情冲击,青岛中小微企业主动拥抱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发展集聚新动能。今年以来,青岛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亮眼,作为生力军的中小微企业功不可没。
聚纳达研发出可以替代熔喷布作为口罩滤材的新材料纳米纤维膜,与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高透气纳米纤维病毒细菌及生化防护服;雷神科技加快“蓝谷-雷神电竞产业园”布局,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直播品牌发布会方式推出游戏笔记本、游戏台式机和电竞外设等系列新品;金前程发挥线上平台作用,链接全球海外人才5000余人进行在线面试对接,免费开放海外人才匹配服务1500余人,吸引了1600余海外人才投递简历,用户数量增长超过30%……
新兴产业发展也离不开资本的驱动,青岛中小微企业的资本意识正在逐步觉醒。今年以来,我市已有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森麒麟轮胎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成功过会。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提交科创板IPO材料并获得受理,青岛德固特节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冲刺创业板试点注册制青岛第一股。
在6月4日举办的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链优质项目融资路演活动中,6家中小企业中有4家明确提出上市计划,与国铁建信(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金盛博基资产、青岛青松资本等机构专家就产品、技术、市场、商业模式、发展规划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为全面做好优势高成长企业入库培育工作,青岛已建立网上申报系统,开展优势高成长企业常态化培育,共有申报企业741家,其中,隐形冠军企业402家;瞪羚企业189家;(准)独角兽企业30家;小巨人企业120家。目前,我市共有市制造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79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山东省瞪羚企业30家;6家企业入选《2019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榜单,数量位居北方城市第二,全国城市第七,青岛正成为全球独角兽企业的新兴成长地。
青岛还打造了青深两地协同创新发展平台,对接深圳的产业、技术、人才、资本,首批11家企业入驻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驻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中心,另有企业110余家线上入驻。
四大“组合拳”推动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
组合拳一:抗击疫情提信心
1.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在国内同类城市中率先发布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的18条政策,会同有关部门逐条进行政策解读,后又出台进一步支持企业发展的21条意见和70条服务措施,持续构建“18+N”政策体系。
2.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积极开展首贷培植,已成功培植1362家首贷企业,1265家企业获得贷款33.77亿元。设立30亿元的应急转贷资金和中小企业转贷款,已为319家企业发放贷款13.09亿元。开展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春风行动”,动员全市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用足用好中小微企业转贷引导基金,共为160家次企业提供转贷资金21.95亿元。
3.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积极引导国有载体对承租的小微企业房租进行减免,鼓励倡导其他载体为租户减免租金,建立“青岛好房东”发布平台,每日发布减免载体清单。加快支持企业发展资金兑现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4.加大疫情防控宣贯。及时编辑疫情防控政策指导汇编,积极联系自媒体、网络、电视等渠道进行政策宣传,采取线上直播方式召开“民企之家”讲坛、就业政策线上宣讲等活动。
组合拳二:平台建设又加劲
1.设立企业帮扶咨询平台。紧急设立了企业复工复产帮扶咨询服务平台。为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咨询服务,截至目前,已受理并协调解决了近1900家企业提出的问题。
2.提升做实民企创意平台。以市政府名义印发《青岛市推进民营企业创意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持续举办民营企业创意会,深入挖掘企业创意创新潜力,持续推进创意创新项目落地。
3.加快政策通平台二期建设。建设平台一期微信版,印制“惠民惠企码上办”二维码信息海报,扩大惠企政策和惠民政策知晓度。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进一步抓好“青岛政策通”平台运行推动惠民惠企政策精准高效落实的通知》,制定了政策通平台二期项目建设工作方案,实现政策一口发布、一口解读、一口服务、一口兑现、一口反馈。
4.成立协同创新中心。为深入“学深圳赶深圳”,推动“双湾”系列活动,帮助我市民营中小企业及时了解掌握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人才、创新、资本、市场等方面的最新动态,设立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中心,已有110余家企业申请入驻。
5.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依托海尔卡奥斯(COSMOPlat)等互联网平台载体,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向企业赋能对接市场资源。
组合拳三:培育引进双发力
1.聚焦培育优势高成长企业。积极组织动员各区市充分挖掘发现优势高成长企业及时申报入库,并通过主流媒体做好相关宣传报道。对接我市各类商协会,广泛动员符合条件会员企业申报入库。研究开通网上优势高成长企业培育入库申报端口,进一步方便企业申报入库。
2.高水平举办好中小企业创新大赛。启动2020创客中国(青岛赛区)暨第六届“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营造积极的民营和中小企业“双创”氛围,组织举办区市初赛。会同蓝谷举办“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海洋产业专题赛,启动全国项目海选工作。力争更多的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微企业项目入围全国200强,并与“双招双引”结合起来,促成项目落地。
3.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期间大力开展网上招商、网上洽谈、网上签约的部署要求,克服疫情对招商工作不利影响,会同相关区市大力开展线上招商引资活动。
组合拳四:融资服务再创新
1.创新出台融资政策。市民营经济局为应对疫情,联合国家发展银行青岛市分行、中国银行、青岛银行、青岛农商行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设立了35亿元防疫物资专项资金贷款和中小企业转贷款。截至目前,累计为299家企业放款11.85亿元。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梳理并发布政策指引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政策汇编内容,汇总了国家、省、市、驻青金融机构出台的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和复工复产融资政策措施和特色融资产品(服务),发布《金融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和复工复产融资政策措施和特色融资产品(服务)一本通》。
2.强化灵活执行政策。实施加快支持企业发展资金兑现进度,为支持民营企业复工复产,市民营经济局积极协调市财政局为198家民营企业提前拨付2020年度市民营经济局小微企业股权挂牌补贴1990万元。市民营经济局连续印发文件建立完善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有效防止拖欠发生。加快企业清欠投诉问题处理。疫情期间共接到8家企业投诉,已为3家企业清理欠款353万元,有效帮助企业缓解资金短缺困难,另外5家企业诉求得到有效落实化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