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头部企业产品涨价!锂电负极材料公司订单饱满,未来产能规划一览)


(资料图)

7月26日有媒体从贝特瑞、杉杉股份等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企业了解到,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度,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供给紧缺。业内人士预计,今年负极材料需求量为120万吨,供应缺口在30万吨左右。目前,多家负极材料头部企业订单饱满,在供给偏紧、成本端涨价压力下,已有头部企业产品涨价。

负极材料市场价格中,石墨价格继续持平。广发证券研报显示,截至7月15日,天然石墨负极(高端)价格维持6.1万元/吨,人造石墨负极(高端)价格维持7.15万元/吨。据上海钢联截至今日价格,人造石墨负极(中端)均价为5.53万元/吨,天然石墨负极(中端)均价为4.2万元/吨。

财联社记者此前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随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复苏,全年负极材料需求量在120万吨,石墨化在100万吨,负极材料或成今年锂电材料中最紧环节。五月负极成品缺口在30-40万吨。

负极作为锂电四大主材之一,主要影响锂离子电池的首次效率、循环性能等,占锂电池成本10%-15%左右。

东吴证券分析师曾朵红等5月30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中国负极厂商占据全球负极产能八成以上,具备垄断优势。根据GGII数据,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72万吨,同比增长97%,预计到2025年,全球负极材料需求量达223万吨,其中中国出货量达208万吨,相比2021年有近2倍成长空间,CAGR达30%以上。

负极材料中,主流石墨负极可细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两大类,人造石墨因循环性能、安全性能相对占优,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市场和高端消费市场,天然石墨应用于消费电池市场领域。根据GGII统计,2021年国内人造负极石墨与天然石墨出货占比分别为84%、14%。

此外,相较于传统负极材料,硅基负极因掺硅可大幅提升能量密度,被市场认为是理想的下一代负极材料,GGII数据显示,2021年出货量1.1万吨,同比增长83.3%。

石墨化是人造石墨生产制备的关键环节,在人造石墨整个工序的成本中,焦类原料和石墨化工序占据较大比例,分别约为42%、50%。能耗双控石墨化产能受限,代工价格持续上涨。2021年由于能耗双控政策,石墨化代工价格从历史地位1.2万/吨迅速爬升,截至今日上海钢联数据显示,石墨化加工费均价达2.55万元/吨。

据国金证券研报统计,预计2022年全年石墨化实际有效供给产能为37.4万吨,远低于全年100万吨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负极厂商加速布局一体化产能,国金证券陈传红等分析,从主要的负极厂商规划看,一线负极厂商如璞泰来、杉杉股份、中科电气均预计在22年底完成一体化产能释放,考虑产能爬坡节奏,23Q1行业石墨化紧缺有望开始逐步缓解。

国盛证券研报显示,负极材料呈现“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2021年贝特瑞以21%市占率保持第一位置,杉杉股份、璞泰来(江西紫宸)位列第二与第三。

2021年贝特瑞在天然石墨领域一家独大,市场份额超过60%;在人造石墨领域,璞泰来(江西紫宸)和杉杉股份(上海杉杉)是双龙头,2021 年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均超过 15%,贝特瑞、尚太科技等紧随其后。

在新能源车与储能景气背景下,负极材料厂商纷纷宣布产能规划,据浙商证券截至2022年4月的统计,第一梯队的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的规划产能最高,为78、35、68万吨;行业头部的八家公司合计产能规划已达到260万吨(含现有产能),是2021年全球出货量的2.5倍以上。

负极行业大规模扩产也引发了一些对供需关系翻转的担忧。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负极市场整体供应还是偏紧张,产能释放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而且,虽然负极材料产能扩张力度很大,但整体的产能利用率有待提高,结构性过剩显现,高端产品产能仍然供不应求。

标签: 企业产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