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央企中国中铁(601390.SH)任凭风吹浪打,继续稳健前行。
10月28日晚间,中国中铁披露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九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850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约230亿元,双双延续了同比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2012年至2021年,这10个完整年度,中国中铁实现了营业收入、净利润持续双增长。这10年,公司总资产增长近万亿。
稳健经营业绩背后,是中国中铁的核心竞争力在释放。经过多年布局,公司形成纵向产业一体化、横向产业多元化的产业格局,产业之间协同效应在逐步发挥。
正是这样的核心优势,中国中铁揽单能力较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新签合同约为2万亿,几乎够公司消化2年。
中国中铁依然在向科技要生产力。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约为158亿元,同比增长逾20亿元。
单季盈利均超75亿
中国中铁表现出稳健的盈利能力,突出的竞争力显现。
根据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中铁实现营业收入8500.5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702.18亿元增长约800亿元,增幅为10.37%,净利润为230.1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06.47亿元增加约24亿元,增幅为11.48%。
从单个季度看,今年一二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70.97亿元、2934.90亿元、2894.65亿元,对应的净利润为75.87亿元、75.39亿元、78.90亿元,季均盈利超过75亿元。
单季平均盈利超过75亿元,中国中铁的盈利能力堪称稳定。
不只是今年,过去10年,中国中铁的经营业绩持续稳增长,营业收入增长了近6000亿元,翻了一倍多。与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基本上相匹配,这10年间,净利润也在持续增长。2021年的净利润较2012年增加202.63亿元,增长幅度为275.50%。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不出现意外,未来几年,中国中铁的经营环境仍然可以保持稳增长势头。这一预判的依据是,公司手握巨量订单。
根据中国中铁披露的前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今年三季度,公司新签合同额为7711.40亿元,年初至9月底,新签合同额累计为1.9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6万亿元增加约0.52万亿元,增幅为35.2%。新签的合同中,铁路领域下降23.6%,公路、市政及其他分别增长56.2%、49.1%。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等业务新签合同额也有所增长,房地产开发业务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风云变幻之际,中国中铁境内外新签合同额均快速增长,分别为1.87万亿、1112.1亿元,同比增长35.1%、37.9%。
内循环模式降本增效
在经营业绩稳增长之时,中国中铁的财务状况日趋改善。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中铁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41.59亿元、179.79亿元、20.8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8.48亿元、171.98亿元、31.50亿元分别变动3.11亿元、7.81亿元、-10.61亿元,变动幅度为8.08%、4.54%、-33.68%。
数据显示,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两位数的情况下,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均为个位数增长,均小于营业收入增速。由此而见,公司降本增效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158.3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36.67亿元增加21.64亿元,增幅为15.83%,增幅高于营业收入的增幅。去年同期。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6.52亿元,增幅为13.75%。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近年来,中国中铁的研发费用逐年增加,2015年,公司研发投入首次超过百亿,2020年为218.74亿元,首次超过200亿元,2021年,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加至247.98亿元。今年全年,预计仍然会超过200亿元。2015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合计已达1252.1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中铁的三项费用为何能明显下降。这,可能与公司综合竞争力释放有关。
中国中铁成立于2007年9月12日,是由中铁工以整体重组、独家发起的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最新公布的《财富》世界 500 强排行榜中,公司位列34位,位列《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第5位,位列《工程新闻纪录 ENR》最大250家全球承包商第2位。
中国中铁突出的产业优势表现在,纵向“建筑业一体化”、横向“主业突出、相关多元”的产品产业布局,产业、产品之间可发挥协同效益。
产品、产业协同,既可以保障产业通过内部循环健康发展,还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共享资源形成合力。或许,这也是中国中铁经营业绩10余年稳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记者 沈右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