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银浆领军企业聚和股份助力行业降本增效)

中国光伏行业的技术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在“平价时代”全面到来的背景下,降本增效仍是光伏行业的发展主题。资料显示,光伏银浆系电池片结构中核心电极材料,占电池片非硅成本比例约33%,行业领军企业聚和股份在成就全球第一规模的同时,也在助力光伏行业进一步降本增效。


(资料图)

公开数据显示,聚和股份在2021年度的出货规模已达944.32吨,正式超越国外竞争对手,成为全球第一。

出货量+技术双驱动

对于“降本”这一光伏行业发展主题,银浆作为光伏产业链中尚未完全实现国产化的一环,其国产化带来的降本空间对于光伏行业这一国家战略领域来说势在必争。以低温银浆举例,国产化后成本有望从7000元/kg降到5000元/kg,成本降幅为28.57%,其中近一半为国际运输成本,银浆国产化后的降本空间将为我国光伏行业发展赢得更大的价格空间。CPIA数据显示,银浆国产化进程正在提速,由2020年的52%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80%,国产银浆代表企业聚和股份第一次代替进口银浆企业,登上全球出货第一宝座,市场占有率高达45%,对银浆国产化进程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除浆料国产化率大幅提升之外,以聚和股份为代表的国产银浆厂商也一直致力于降低银浆单耗,助力电池片成本下降。2021年M6尺寸P型电池平均银浆(正银+背银)耗量96.4mg/片,同比下降超10%,其中正面银浆平均耗量约为71.7mg/片,背面银浆平均耗量24.7mg/片;TOPCon电池正面使用的银铝浆(95%银)消耗量约75.1mg/片,头部企业背银消耗量约为70mg/片,整体同比下降约11.58%;低温异质结电池双面低温银浆消耗量约190mg/片,同比下降约14.9%。

另外,光伏行业的另一发展主题“增效”则需要依托太阳能电池技术的转型升级。而N型TOPCon、HJT电池由于转换效率理论上可达 28.0%,远超单晶P型PERC电池24%的量产转换效率极限被市场广泛认为是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的技术路线,众多头部太阳能电池厂商也都在加快布局N型 TOPCon、HJT电池生产线。聚和股份为应对此行业技术变革趋势,公司率先开发出N型 TOPCon成套银浆产品,实现了TOPCon全套技术的优化整合,同时,公司也完成HJT低温银浆产品的开发,并在印刷性、体电阻率和焊接拉力方面均能达到进口产品同一水平。

和股份在N型电池用银浆技术的成功突破,不仅帮助我国光伏行业在银浆国产化进程中完成了电池技术的转型升级,也提高了单位成本下的光电转换效率,进一步增强我国光伏行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

积极布局知识产权体系

除了在技术上实现各种突破,助力我国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外,聚和股份也十分注重保护银浆行业的创新环境与创新机制,并积极布局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达103.09%,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最新资料显示,聚和股份新近研发出玻璃粉复配技术,通过将不含铅的碲玻璃体系与一种或两种非碲玻璃体系按照特定比例复配,最终制得的新型二元或三元玻璃体系。根据实验数据,公司复配玻璃技术产品的性能表现相较于公司市售的银浆产品,综合性能具备一定优势,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同时既不会大幅增加公司生产成本,亦不会导致公司生产工艺发生较大改变。公司已经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对相关技术进行保护,目前已有两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一项发明处于实审状态。

公司依靠研发生产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归纳出了一套浆料研发生产全流程技术体系,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除此之外,为了构建更完善的专利护城河,公司还成功收购了三星 SDI专利、昭荣化学专利等资产,形成了一套既能鼓励创新又能自我保护的知识产权体系。

作为国产银浆领军企业,聚和股份的上述举措不仅有效地维护了行业的创新环境,引导行业尊重创新机制,同时也为我国银浆行业拓宽了护城河,有利于国产银浆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标签: 降本增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