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雅士利之后是达利食品,今年已有18家港股公告私有化退市)
近年来,港股的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的趋势日益明显。8月伊始,又有港股上市公司考虑私有化交易。8月12日,港股上市公司欧舒丹接获控股股东L"Occitane Groupe S.A.通知,称其正在考虑一项私有化交易,不过目前仍未决定。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发稿前,今年共有18家港股公司决定私有化退市,目前已经完成私有化的企业共有5家,包括雅士利、达利食品、IMAX中国等大众熟知的企业。
(相关资料图)
根据记者统计,2023年至今,大部分私有化的企业集中于市值100亿港元以下的小型股,约占总数的74%。而这些进行私有化退市的企业来自各个行业,包括食品、地产基建、金融、能源等领域,其中地产基建相关企业占私有化退市企业的32%。
“目前碰到的私有化项目咨询量相较之前增长了2-3倍。很多上市公司都有私有化退市的想法,不过,对于这些上市公司来说,私有化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是私有化方案的融资渠道,以及股东对于私有化方案的态度。”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廖小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廖小新曾任多个私有化项目负责人,他认为,虽然项目咨询并不一定会转化为落地运作,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2-3年内进行私有化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大概率会平稳增加。
事实上,从2020年起在港股已私有化退市的公司就有了显著增长。根据港交所数据,2019年有10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完成私有化,而这个数字到2020年、2021年时则增长至22家和20家。与之相对的,在2014年到2018年11 月的近五年时间里,因私有化而退市的公司仅有19家。
凯基证券亚洲公司投资策略主管温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港股私有化兴起,主要因为上市公司认为目前股价无法反映其真实价值。在失去融资能力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就没有理由再以高成本维持上市资格。
私有化公司认为股价无法反映价值
正如温杰所言,大多数提出私有化的上市公司都在公告中提到,目前的股价远低于公司价值。面对被低估的股价,在最后的私有化方案中,多数公司都以高于现有股价30%以上的溢价回购注销目前的流通股,以安抚其他股东。
以伊泰煤炭为例,8月11日,伊泰煤炭以高于市场价50%的价格回购流通股私有化退市。该公司在公告中称,交易量较低且流动性有限使伊泰煤炭融资能力受限,其通过股权融资为业务发展提供可用资金来源愈发困难。加之每年还需花费大量成本及精力维护其在港股的上市地位,伊泰煤炭决定回购所有股票退出港股市场。
根据数据,2021年该公司营收增长近50%,达507亿港元,净利润扭亏为盈达99亿港元;但同时,该公司股价却始终在3-6港元/股的区间内波动,远低于其上市时18.3港元/股的最高价。而该股每日的换手率也仅在0.1%左右徘徊。
低流动性是造成港股中小型股估值偏低的重要原因,而港股流动性问题一直被投资者所诟病。
根据港交所数据,港股2023年前7个月的平均日成交金额仅为1136亿港元,远远低于A股3000亿-5000亿元人民币的日成交量和纳斯达克约5000亿美元的日成交量水平。而在估值方面,港股目前的估值为预期市盈率的9.2倍,远低于A股13.1倍和纳斯达克35.99倍的水平。
除了整体的流动性不足,港股的流动性还呈现不均衡的态势,头部上市企业霸占着绝大多数的空间。根据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网络日志中透露的数据,港股24只涵盖科网、金融、地产及消费类股票的交易量,占港股日均成交量约40%。
与头部企业垄断成交量相对的,是尾部个股成交的断崖式下降。以8月2日为例,约600余只股票全日0成交。以威海银行为例,其在港股的总市值为30亿港元,但在今年上半年的绝大部分时间均为0成交。类似的个股还有九台农商银行、建生国际等。
椽盛资本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曾永坚认为,港股中小型股票不受关注也受到历史原因影响,投资者此前对中小型股票的投资都录得亏损,长此以往,其对于港股中小型股票兴趣就会慢慢消退。在整体港股市场氛围低迷的情况下,投资者自然愿意投资于表现更好的大型企业。
图1:港股今年发起私有化退市的公司一览表
业务调整的需求?
当然,并非所有选择私有化退市的上市公司都是出于价值的考量,也有一部分上市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是为了进行业务上的调整。
7月份在港交所私有化的雅士利国际就是因为业务重组而选择进行私有化退市。雅士利为蒙牛集团的子公司,主要是负责填补蒙牛集团在奶粉业务上的空白。2020年,蒙牛总裁卢敏放曾在回应投资者时表示,雅士利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进入奶粉行业前三,进入百亿军团。但从2020年至2022年,雅士利的营收都仅在40亿港元附近徘徊,并且奶粉产品呈现下降趋势。因此,蒙牛集团决定私有化雅士利。
在蒙牛集团宣布私有化雅士利的公告中就提到,蒙牛认为私有化退市可以简化雅士利的股权结构,巩固蒙牛集团对雅士利集团业务运营和发展的控制,促进雅士利集团内部企业战略的实施,使其能够以更大的灵活性实现未来的业务发展。
廖小新表示,企业进行私有化退市也可能是业务调整和变化的原因。在其经手的私有化项目中,就有企业因为其业务远离香港而选择私有化退市。
对于这些因私有化而退市的企业之后的去向,廖小新表示,这些退市的企业大多对再上市的目的地有初步的构想,不过大多数公司再次上市前还要经历多轮业务重组,对交易所的选择将在重组后根据自身情况以及业务发展方向来决定。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