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实习记者 章丽铃
今年一季度中国主要经济数据普遍有所回升,但面对国际贸易环境动荡、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外贸企业处境并不乐观。从部分外贸企业尤其是出口欧美的外贸企业反馈来看,今年订单量明显减少,资金需求迫切。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分析,外贸企业整体“小而散”,往往存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粗放、外贸订单不够稳定、企业生命周期短、信用度不高等问题,影响了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放贷意愿。目前,中小微外贸企业主要通过抵押担保等方式获得贷款,不仅门槛高、手续复杂,融资成本也居高不下。这意味着,金融机构要想真正服务好外贸企业,推动金融服务外贸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寻求改变,多重发力。一方面需加大对外贸企业信贷投放、降低其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需防范因沟通不畅引发的金融风险。如何进行多功能叠加,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着力点。
作为外贸稳增长、防风险及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政策性工具,除缓释企业面临的海外风险、助力扩大开放经济的业务规模外,出口信用保险保单也可作为金融衍生品进行资本运作,有效降低海外经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应用场景”的上线,打通了政、保、银、企沟通渠道,打破了信息壁垒,在涉外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金融服务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桥”。利用信保的全球风险数据库信息,提升企业信用透明度,丰富了银行在保单融资审批中的参考信息,同时使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快速获得信保保单融资,节约了企业“脚底成本”,形成监管部门政策引导、出口信用保险分险增信、银行融资支持的合力。
从安徽银保监局召开的座谈会上各外贸企业反馈来看,企业需求不尽相同,部分外贸企业今年订单量减少,业务萎缩以致资金流紧张;也有部分企业订单增多,需要贷款扩大产能。稳外贸非一家之力,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的差异化需求提供有效服务,而外贸企业自身也需调整定位,适应新的外贸形势。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