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祖兆林

“‘保险+期货’对我们养猪户而言还真管用,切切实实保障了我的收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淮河镇龚庄村养猪户黄立飞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说。去年11月,他为500头猪投保了中华财险“保险+期货”险种,政府补贴80%保费后,自己只需承担每头猪19元保费;12月,猪价走低,按当时价格计算,亏损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在获赔10.62万元后,黄立飞转亏为盈。


【资料图】

尝到甜头的黄立飞今年扩大了投保范围。“4月,我为全部的存栏育肥猪购买了生猪期货保险。目前,猪价仍在低位,保险公司已做好前期理赔准备工作。”黄立飞说,有了保险“兜底”,他养猪的信心更足了。

让养殖户吃下“定心丸”

2022年,淮安市累计生猪出栏243.74万头,较2021年增长21.5%。1万头以下规模的中小养殖户有700多户,占总养殖户的92%。淮安银保监分局保险科科长张建宇介绍,该分局主动作为,早在2021年已推动试点“保险+期货”,当年1月,中华财险淮安中心支公司开出首单商业性生猪期货价格保险。江苏省政府相关负责人充分肯定这一举措,并要求继续立足金融支农、惠农、强农,创新农业保险模式,保价稳供,助力乡村振兴。

此后,淮安银保监分局联合淮安市财政局积极申报江苏省政策性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试点,2022年6月获得江苏省农业保险工作小组批复,将淮安市3个县区列入项目试点区域,并获得江苏省财政资金支持500万元。

去年6月28日,盱眙县淮河镇签出江苏省地方财政补贴型生猪期货价格保险第一单,为淮河镇4户养殖户的2000头生猪提供风险保障541万元。余祥是第一批投保的养殖户,在拿到保单后,他自信地说:“有了保险,我不用担心猪生病死亡和猪价下跌造成亏损,可以放心大胆扩大养殖规模了。”

在前期3个县区生猪“保险+期货”试点基础上,今年3月,试点区域增加到5个县区,进一步推动生猪“保险+期货”项目惠及更多养殖户,稳住居民“菜篮子”。数据显示,自试点项目开展以来,384户中小养殖户的22.14万头生猪获得风险保障4.93亿元,累计获得赔付937.59万元。这为走出一条中小生猪养殖户对冲猪周期下跌风险新路子作出了有益探索。

提升险企服务能力

生猪养殖关乎千家万户“菜篮子”工程,“保险+期货”是个新险种,养殖户开始时普遍存在顾虑,持观望态度。为此,淮安银保监分局联合淮安市财政局协同金融、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专业知识培训,邀请期货公司专家开展“保险+期货”业务模式及相关案例专题讲座,提高了养殖户对“保险+期货”背景、原理、运作机制和项目结构等基础知识的认知。

同时,淮安银保监分局推动保险机构提升保险服务能力,加强农险专业技能培训和人才储备,优化承保理赔流程,进一步提升生猪“保险+期货”服务质效;督促保险机构开展多轮次养殖户宣传培训;通过摸排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清单,开展规模养殖户集中培训;通过分发宣传彩页、讲解条款和承保理赔流程,提升养殖户应对猪周期风险意识。

淮安市财政局金融处处长张凌介绍,该市中小养殖户较缺乏期货等相关金融风险管理知识,也缺少利用期货市场工具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的能力。经过多轮培训,养殖户充分认同“保险+期货”模式,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提升。

“以养殖户余祥为例,他的养殖场今年4月共投保生猪900头,预计可获赔付超8万元。如未购买保险,他最终的养殖收益将减少6万余元。”中华财险江苏分公司农险部副总经理唐修梅对记者说。

余祥告诉记者,参与“保险+期货”后,他“手握保单,心里不慌”。

“两头保”更全面

在淮安市淮阴区,养殖户面临的猪价下跌叠加饲料成本上涨的双重风险在去年尤为凸显。淮阴区刘老庄镇南营村养殖户张锦业在收到赔付款后说:“幸好‘保险+期货’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们可以放心养猪。”

在淮安银保监分局指导下,中华财险江苏分公司联手弘业期货设计的收益指数保险产品,兼顾养殖户的成本端和销售端,同时规避生猪养殖过程中生猪价格下跌和饲料成本上涨带来的收益下跌风险,实现“两头保”,为养殖户提供更加全面的价格风险保障。

针对一些养殖户面临资金困难的情况,淮安银保监分局推动“保险+期货+信贷”模式,以金融活水赋能生猪养殖。中华财险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军说,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淮安银保监分局指导下,该公司积极引入信贷服务,探索优化“保险+期货”业务,试点“保险+期货+信贷”综合金融服务。

2022年9月,基于饲料成本上涨、生猪价格波动,盱眙县河桥镇养殖户蔡建平投保生猪期货保险意愿强烈,但手头资金紧张。中华财险江苏分公司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当地邮储银行,快速完成资信审核工作,为其授信50万元。10月,生猪期货价格保险到期,蔡建平获得赔付率高达323%的赔款,贷款偿付能力大幅提高。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