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在中国市场正在上演“断舍离”。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自今年4月关闭了贵阳商场后,“位于上海杨浦商场已于7月初关闭”的话题更是冲上了微博热搜,一时间在行业引起广泛关注。年轻人扎堆的网红去处如今沦为人去楼空、被迫闭店的窘境。

/现状/

宜家期频频涨价

“在宜家成都高新商场,为响应政府降低能耗的号召,偌大的场馆内感觉有些闷热,仅有入口处售卖1元甜筒的销售区生意火爆,而其他区域的消费者并不多,沙发上三三两两坐着一些人。”上周末,前往该商场购物的刘女士说。

这或许是宜家现状的缩影。2022年以来,在中国的零售市场,宜家正在上演“告别”一幕。4月1日,宜家中国宣布贵阳线下门店关闭,这是宜家进入中国市场24年来首次关店;今年7月,其再宣布关闭上海杨浦店,这家坐拥约8500方米的商场由于业绩未达预期,不到一年时间便匆匆撤店。

作为全球家居企业的宜家,年来显露出些许疲态。宜家母公司英格卡集团2021财年业绩报告显示,全球门店销售额下降8%,共接待顾客7.75亿人次,而2020年这一数字为8.25亿人次。

人流量的减少,与半年内频频涨价或有关系。作为一家向来以价比著称的全球家居企业,今年6月份后,宜家在悄无声息中涨价了,这也是宜家半年内的第二次调价。对此,有网友称:“马尔姆六斗柜涨价离谱,几个月前售价为999元,如今加价500元变为1499元。”

据了解,“畅销款”抽屉收纳柜涨价约为200元-300元,厨房更是“重灾区”,如热门产品萨林台面涨幅约在20%。

当频繁的涨价超出消费者心理预期,宜家这家颇受年轻人青睐的家居企业备受冷落。

/困境/

“召回”败光消费者好感

宜家,这一成立于1943年的瑞典老牌家居零售企业,于1998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在三十年的时间里,擅用小资的北欧家居美学,影响了国内几代人的审美观,成为一代年轻人的安家选择。

中国曾被视为宜家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业绩表现却呈现增长乏力趋势。据其2021财年业绩报告,宜家在2021年净利润为14.33亿欧元,与2020年的17.31亿欧元相比下降了17.2%。

值得注意的是,宜家深陷泥淖,和“召回”事件频发有很大关系。2019年至今,其产品多次登上质量黑榜,屡屡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

具体来看,2020年1月,出售的“TROLIGTVIS特鲁利维斯旅行杯”被检出超标致癌物质;2021年5月,因旗下HEROISK希罗斯和TALRIKA塔利卡系列碗、盘和杯子存在缺陷,召回餐具17.36万件,为公司史上最大规模产品召回;2022年6月8日,紧急召回1491件意式咖啡壶,使用时或会发生胀裂。

消费者信任指数骤减,对该品牌所谓的好感所剩无几,而更大的危机在于宜家没有真正“读懂”中国。

当线上购物成主流,宜家2013年才“后知后觉”探索线上化,2019年开通天猫旗舰店、IKEA App,虽动作不断,却仍不够畅快。此外,宜家高额的运费依然让消费者“耿耿于怀”,其中大件运费为149元,每超150公斤,则增加60元,宜家在被多个电商台裹挟的包邮市场中显得格格不入。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如今,年轻人购买国货精品、国潮产品的比例越来越高,如果宜家在质量安全、研发创新、品牌美誉、文化融合等方面不能跟上‘中国速度’,迟早都会被淘汰的。”

/市场/

行业增长速度将放缓

实际上,不止是宜家,受多重因素影响,家居线下门店正在经历一轮深度洗牌。

日前,阿里旗下家居品牌homearch首店宣布7月15日正式闭店。据了解,该店于2021年12月下旬落地,开业至今仅半年时间。

无独有偶,日,一统国际家居及其子品牌尚欧国际家居和佐拉国际家居被迫闭店,西安、昆明等多地的门店人去楼空,引发多起投诉。一统国际家居算国内资深的“老大哥”,旗下有652家直营专卖店和129家大型独立家居体验馆,总销售面积38万多米。此外,居然之家也在2021年年报中披露了闭店情况,在此期间共关闭了10家加盟家居卖场门店。

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22年1月至7月初,家居相关企业吊销数量为47767家,均算下来,每天均有超200家家居公司在市场上“消失”,远超往年同期水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0年-2025年,全球家居市场规模呈波动上升趋势。2021年,全球家居市场规模为4962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9.7%,预计在未来四年中,全球家居的市场规模继续增长,但其增长幅度却维持在3%左右。

家居行业的增长速度将放慢,这对相关企业而言其竞争势必加剧。业内人士透露,未来家居行业发展方向必然是通过绿色、智能化、数字化等手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如果企业的产品与消费者的品质生活诉求相悖,终将失去消费者的青睐。(记者 贺梦璐)

标签: 召回败光消费者好感 宜家在中国上演断舍离 家居企业如何脱困 宜家近期频频涨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