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规划》提出,探索绿色保险统计、保险资金绿色运用、绿色保险业务评价等标准建设,制定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标准,制定巨灾分类和巨灾保险产品规范,推进共保体、政保合作、巨灾债券等巨灾保险机制标准建设等。

满足标准新需求

标准是保险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技术支撑,是保险业基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三五”期间,政府部门发布保险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8项,市场自主公开保险团体标准48项,覆盖保险业务、客户服务、信息技术、数据交换等诸多领域,标准化的基础、规范和引领地位显著增强。

总体看,“十三五”期间,保险行业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但与保险业日益增长的标准化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行业发展催生标准新需求,标准供给有一定的滞后;二是标准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三是部分标准修订效率较低,标龄过长,与实际工作脱节;四是标准实施监督及信息反馈机制尚不完善;五是整体标准化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为深入推进保险业标准化改革,确保“十四五”期间保险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保险分技术委员会制定了《规划》。

五大发展目标

《规划》明确,到2025年,保险标准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保险标准化组织的多样和专业显著提升,保险标准体系结构优化健全。保险标准质量水明显提高,标准化普及推广效果良好,标准实施成效显著。保险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和素养显著提升。保险领域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增强,支撑保险业发展的标准化基础更加坚实。

具体目标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保险标准体系更加优化健全。建立结构清晰、覆盖全面、效用突出的保险标准体系,形成保险标准体系动态优化的工作模式。二是保险标准供给进一步加大。在保险业核心业务、重要服务和关键技术领域加大标准制定力度,保险标准的科学、先进、实用显著提升,强化保险标准对法律法规的衔接支持。三是保险标准的应用成效更加显著。积极培育保险业企业标准“领跑者”。四是保险业标准化意识显著增强。加强保险标准宣传推广,建立保险标准培训机制,培养一批保险标准化专家,保险业从业人员学标准、用标准、做标准的意识显著增强。五是保险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推进。

推动标准化建设

《规划》从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促进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标准化助力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规划》提出,推动农业保险标准建设,积极支持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规范农业保险服务流程。促进科技保险和知识产权保险标准供给。探索绿色保险统计、保险资金绿色运用、绿色保险业务评价等标准建设,更好推动完善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制定保险资管产品的要素标准、产品分类标准,促进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行业资管业务统一标准。

在标准化支持保险业服务社会民生方面,《规划》提出,制定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行业共用的与医疗、疾病、意外相关的分类、代码、术语、数据交换格式标准,推动制定商业保险与医疗、社保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标准。积极开展责任保险和保证保险领域的标准建设。制定巨灾分类和巨灾保险产品规范,推进共保体、政保合作、巨灾债券等巨灾保险机制标准建设,统筹制定巨灾风险责任累积管理和单一标的责任累积管理标准。

在标准化提升保险业风险管控能力方面,《规划》提出,推动保险业风险监管的基础数据标准建设,完善保险业监管数据体系建设。开展保险业风险管理标准体系研究,推动保险业风险管理术语、数据、指标、分类等基础标准建设。制定反欺诈模型描述规范,促进反欺诈模型在行业共享使用、共同训练。研究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标准体系。

在标准化促进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规划》提出,促进保险业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与第三方合作机构、数据服务提供商、其他行业产业合作,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同步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及个人隐私保护领域行业标准建设,兼顾发展和安全。研究制定保险中介业务数据和信息交互标准。进一步规范保险单证中的术语、表述和格式,扩展保险单证电子化标准,规范客户数据定义和格式。(记者 朱艳霞)

标签: 银保监会 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 绿色保险 养老保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